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4 21:09
【摘要】:本文利用1980-2013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ERA-Interim逐日4时次再分析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使用小波分析确定低频振荡周期,利用Lanczos滤波器提取低频分量并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部200 hPa纬向风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为10-30天周期,在10-30天低频振荡强年和弱年低频振荡的空间分布和传播特征有显著差异。高原东部纬向风低频振荡强(弱)年,低频振荡强度强(弱),低频振荡周期长(短),纬向传播中,低频振荡中心越过高原后主要表现为向东(西)传播。(2)青藏高原东部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与江淮流域降水有密切联系,江淮流域降水滞后于高原低频振荡一个位相,低频系统自高原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江淮流域低频降水在活跃位相和中断位相之间转换。青藏高原东部10-30天低频系统在低频振荡周期一个位相之后到达江淮流域地区,进而影响江淮流域低频降水。对流层高层200 hPa上,青藏高原东北部有低频反气旋(气旋),随后低频反气旋(气旋)向东向南移动,到达江淮流域上空,影响江淮流域上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南),与高空脊(槽)配合,江淮流域受低频反气旋(气旋)南侧低频东(西)风影响,上空有低频辐合(辐散)运动,不利于(有利于)江淮流域出现低频降水。对流层中层500 hPa上,低频正(负)位势高度中心东移至江淮流域附近,使得我国东北地区低槽减弱(增强),无(有)冷空气向江淮流域输送,无(有)高空西风急流的配合,不利于(有利于)江淮流域出现垂直上升运动,不利于(有利于)江淮流域低频降水的发生。(3)青藏高原东部10-30天低频振荡对江淮流域低频降水有较好的预报作用,将青藏高原东部低频系统作为江淮流域低频降水的预报要素之一,有助于提高江淮流域低频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在江淮流域低频降水过程发生前后,青藏高原东北部低频环流中心、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活动有显著差异。在低频降水过程发生前,该地区存在显著的低频系统强度变化和位置变动。利用这三个关键信号建立江淮流域低频降水过程的综合预报因子并进行预报,预报准确率达到68.8%,较采用2个及以下预报要素进行预报时对预报准确率和误报率均有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6.6;P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麦村,罗哲贤;湿过程对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低频振荡的影响[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年03期

2 施宁;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的低纬环流及其低频振荡背景[J];气象科学;1991年01期

3 陈葆德,章基嘉,孙照渤,袁建强;夏季流型下青藏高原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动力作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大气低频振荡研究的进展[J];四川气象;1991年02期

5 ;大气低频振荡研究的进展[J];四川气象;1991年04期

6 王坚红,何金海;1982—1983年冬季亚澳地区低频振荡的分布与联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7 孙永罡,陈久康;30—50天低频振荡和准双周振荡对持续异常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8 施宁;春季热带低频振荡研究[J];气象科学;1992年02期

9 杨松,朱乾根,王建德;东亚季风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及其机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赵彩,于俊伟,田英;大气低频振荡及其与气候异常的关系研究现状[J];贵州气象;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友强;杨劲松;;低频振荡的产生原因[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孙振;屈瑞谦;杨德昌;;区域间低频振荡在线监测方法研究综述[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文贤馗;钟晶亮;;电网低频振荡时汽轮机控制策略的研究[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2010年

4 潘晓杰;任冲;;现代控制技术在抑制低频振荡中的应用[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凯;;云南电网低频振荡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系统构建方案[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任冲;刘涤尘;潘晓杰;雍志娟;倪晓东;;现代控制技术在抑制低频振荡中的应用[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明群;陈晶;吴水军;杨杨;刘洪涛;;电厂机组引起电网低频振荡原因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雁雄;;滇西电网小水电群低频振荡解列技术应用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9 陈玉林;侯学勇;王亮;常宝立;;电网低频振荡动态过程的信号特征及相量表征[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蒋周士;孙黎霞;周海强;鞠平;;火电厂动力系统对电力系统超低频振荡的影响[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琳;楚雄供电局开展抑制低频振荡应用科技项目研究[N];楚雄日报(汉);2011年

2 武汉王玉龙;自制广告彩灯电路[N];电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晖;电气化铁路车网电气低频振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状态监视与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王铁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共振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4 易建波;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在线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向农;跨区电网低频振荡的机理与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鹏;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区域间低频振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宫璇;多重扰动下大电网低频振荡预警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杨慧敏;区域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分析与抑制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志坚;基于电气剖分网络的阻尼特性与低频振荡抑制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谭谨;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低频振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龙;计及调速系统作用的水电厂孤网运行超低频振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毅钊;区域间低频振荡辨识方法和关联机组再调度抑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乔艳;典型参数类低频振荡辨识算法性能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祁鑫;低频振荡实时校正控制优化决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朱建军;应对大电网频率振荡的紧急调控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刘聪;电网低频振荡综合自适应辨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杨蓉;青藏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8 刘岩;针对低频振荡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连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MJ0变化及其对我国旱涝的影响[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

10 魏兴;采用远程PMU信号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8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48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