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沙尘与含黑炭沙尘混合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7:40
【摘要】:气溶胶广泛存在于地球大气中,对大气辐射传输具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化。要研究气溶胶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影响,首先必须要研究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此外,正确地认识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是气溶胶组分识别和反演的基础。然而,气溶胶微观特性的复杂性为其光学特性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本论文构建了简化的气溶胶粒子模型并评估了该模型模拟激光雷达气溶胶返回信号的有效性。黑炭和沙尘气溶胶是对全球气候影响很大的两种气溶胶类型,沙尘气溶胶占大气气溶胶总质量的50%左右,黑炭气溶胶是由化石能源和生物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沙尘在传播过程中会与黑炭混合,导致评估它们对辐射传输的影响更加困难。本文构建了多参数超椭球模型用来模拟沙尘气溶胶粒子,相比常用的椭球模型,具有高几何自由度且可模拟粒子凹凸性等优势。本文用分形结构来模拟黑炭气溶胶粒子,沙尘黑炭混合气溶胶粒子用超椭球模型和分形黑炭模型的叠加来模拟。在激光雷达遥感中,所测量的后向散射比(退偏比、色比和雷达比)是进行气溶胶组分识别和相关数据产品反演的重要参数。基于超椭球和分形黑炭模型,本文采用不变嵌入T矩阵法计算了在三个波长下(0.355、0.532和1.064 μm)沙尘和沙尘黑炭混合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特性。另外本文还对比了接触混合与非接触混合沙尘黑炭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接触混合对退偏比和雷达比有很大影响。为了评估上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将理论结果和实验室、星载以及地基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纯净沙尘和污染沙尘的退偏比、色比和雷达比的观测数值与本文的理论模拟结果具有一致性,这些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并为其今后在大气辐射传输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示意图,偏振状态,单粒子,散射光


图1.3单粒子散射光偏振状态示意图。逡逑假设入射光是平行偏振光,用平行竖线代表该偏振状态,则它与粒子相互作用后的后向散射逡逑光偏振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用点来表示垂直偏振光。图1.3表示一束平行偏振光受到粒子逡逑散射后返回的后向散射光变成了部分平行偏振光和部分垂直偏振光,着种变化可以用退偏比逡逑来表示。退偏比是指散射光垂直散射强度与平行散射强度的比值,可以反映粒子的形态大小逡逑等信息,是大气气溶胶观测与反演中很常用的物理量,单粒子180°后向散射退偏比表徸式逡逑为(Bietal.,2018):逡逑。\-P”/Pu逡逑——互 ̄ ̄(1.14)逡逑1邋+邋^22邋//J,逡逑9逡逑

示意图,沙尘气溶胶,尺度,退偏


III1I1I邋II邋>逦Wr逡逑<逡逑图1.3单粒子散射光偏振状态示意图。逡逑假设入射光是平行偏振光,用平行竖线代表该偏振状态,则它与粒子相互作用后的后向散射逡逑光偏振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用点来表示垂直偏振光。图1.3表示一束平行偏振光受到粒子逡逑散射后返回的后向散射光变成了部分平行偏振光和部分垂直偏振光,着种变化可以用退偏比逡逑来表示。退偏比是指散射光垂直散射强度与平行散射强度的比值,可以反映粒子的形态大小逡逑等信息,是大气气溶胶观测与反演中很常用的物理量,单粒子180°后向散射退偏比表徸式逡逑为(Bietal.,2018):逡逑。\-P”/Pu逡逑——互 ̄ ̄(1.14)逡逑1邋+邋^22邋//J,逡逑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25.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章鹏;皮义群;王丽;张隐奇;吉元;严铮m8;韩晓东;;二次雾霾气溶胶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学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17年05期

2 陈小明;刘迎云;刘泽华;刘飞;;室内生物气溶胶颗粒行为特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5期

3 丁珏;李家骅;翁培奋;;浓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的输运和转化特性[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念平;付峥嵘;;气溶胶颗粒物人体暴露量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陈丽卿;张伟;;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研究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的特性[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3期

6 封秋娟;牛生杰;李培仁;杨俊梅;申东东;李义宇;;山西夏季气溶胶散射特征的飞机观测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年04期

7 黄书华;刘建国;刘文清;陆亦怀;陆钒;伍德侠;董云升;江宇;张玉钧;;夏季高湿度条件下北京市气溶胶颗粒物粒谱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8 张晓凤;戴亚;徐铭熙;梁臻盛;;卷烟烟气气溶胶颗粒实时观测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7年06期

9 曾真;喻佳俊;刘平;黄福桂;陈颖;黄正旭;高伟;李梅;周振;李磊;;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细菌气溶胶颗粒[J];分析化学;2019年09期

10 叶汝求,王家贞,任宇征;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法研究沈阳地区气溶胶颗粒的特性[J];环境化学;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彬;刘端阳;魏建苏;彭华青;牛文胜;夏健;;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清除作用的初步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C];2016年

2 李家骅;丁珏;翁培奋;刘丽颖;;雾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兴赢;庄国顺;陈建民;吴洪波;王晓;薛华欣;;二氧化硫在矿物气溶胶颗粒物表面的复相反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丽卿;张伟;;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研究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的特性[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5 封秋娟;牛生杰;李培仁;杨俊梅;申东东;李义宇;;山西夏季气溶胶散射特征的飞机观测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8年

6 刘畅;刘永春;马庆鑫;马金珠;贺泓;楚碧武;李俊华;郝吉明;;矿质气溶胶颗粒的在线制备及其在烟雾箱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王永鹏;周狂飙;张海玲;蒋红;曾甯;唐灿;;钚材料气溶胶化过程中钚气溶胶的源项分析与研究[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8 赵普生;;京津冀区域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及吸湿性研究[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论文集[C];2017年

9 毕磊;唐笑运;王争;林武绍;;自然源气溶胶光散射建模的自由度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6 青年论坛论文集[C];2017年

10 邹琳;罗凝谊;段志萍;;南昌一次持续雾霾天气成因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于立生;禁放烟花爆竹 过个轻松愉悦幸福年[N];深圳特区报;2017年

2 记者 王怡;科学释疑北京“APEC蓝”关键因素[N];科技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吴越;监测雾和霾,我们靠什么[N];中国气象报;2014年

4 孙侠;“霾”天气越来越多,危害到底有多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高校“捕手”最早对PM2.5展开追踪[N];文汇报;2013年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王先良 叶丹;雾霾有害健康 受伤的不仅是肺[N];健康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鹤鸣;气溶胶对海洋暖云及降水影响的卫星观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钟时;中国东部城市群对夏季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6年

3 谭敏;污染条件下气溶胶和水汽时空分布探测和数据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范晓龙;新型H/V/R-TDMA的设计搭建及其对碳质气溶胶物理性质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5 贾瑞;青藏高原气溶胶的源、输送及辐射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6 徐亮;东亚区域长距离传输条件下气溶胶单颗粒的老化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马思琪;基于卫星遥感的海洋痕量气体和气溶胶源排放估算[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年

8 庄婧雯;基于中纬度激光雷达和CALIPSO的纳布罗火山气溶胶的观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9 韩锋;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0 迟茜元;华北地区臭氧与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与形成转化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新彦;动物鼻式气溶胶暴露装置在病原感染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唐笑运;沙尘与含黑炭沙尘混合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朱欢欢;基于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的云南地区气溶胶特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4 袁琳;喷洒产生的细菌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5 李彪;Nano-HTDMA系统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6 王君宇;碳酸氢盐/硅酸盐冷态气溶胶防治低阶煤自燃基础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7 艾璞;氨法脱硫气溶胶的电捕集特征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8 易雅谊;实验室模拟水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9 朱哲婧;南京市北郊交通站点碳质气溶胶的吸光增强效应[D];山东大学;2019年

10 李兆麟;基于6S模型的自定义气溶胶类型对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0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0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