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现代风尘特征及其物源与输运机制对比研究
【图文】:
图 1.1 地球系统中风尘循环与碳循环和能量循环间的关系(据 Shao et al., 2011)Figure 1.1 Links between the dust cycle (D-Cycle) with the carbon cycle (C-Cycle) and theenergy cycle (E-Cycle) in the Earth system (after Shao et al., 2011).亚洲风尘循环是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过程,不同尺度风尘-气候的相互作用研究一直是当前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内容,科学家们针对亚洲陆地风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以及风成红黏土的系统研究,重建了晚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以及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并为青藏高原隆升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提供了重要线索(Sun, 2004; Guo et al., 2002; Ding et al.,2000)。亚洲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仅次于撒哈拉沙漠的全球第二大风尘源区(Shao et al., 2011; Rea, 1994),根据风尘物质的 Sr-Nd 同位素组成以及粘土矿物组合特征(Seo et al., 2014; Chen et al., 2007; Shen et al., 2005),亚洲内陆风尘
第一章 绪论同位素组成,作者确定了这些深海沉积物源为亚洲内陆物质和两端元混合。在此基础上,Zhao 等(2014)采集了亚洲内陆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 Hf-Nd 同位素分析,通过与太平洋岩心沉尘的源汇对比发现,北太平洋中部的现代风尘以及地质历史时主要来自于塔里木-中朝克拉通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柴达木沙漠,而中亚造山带的风尘不能到达太平洋中部地区,仅在西北沉降。目前海洋地质学家已经普遍接受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圈定的源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25.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未来能源:粪便或成生产生物燃油的原料[J];农家书屋;2017年01期
2 余帆;李培;李向军;张涛;;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J];海洋预报;2012年01期
3 余帆;张涛;李培;李向军;;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02期
4 张相君;;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会军;范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与南极涛动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6年24期
6 钱燕珍;近120年西北太平洋及其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统计分析[J];浙江气象;2004年02期
7 陈荣发;我国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J];海洋测绘;2003年01期
8 ;日本预测西北太平洋秋刀生产情况良好[J];中国水产;2003年11期
9 ;2001年度西北太平洋赤鱿资源下降[J];北京水产;2002年01期
10 蒲书箴,周明煜,刘赞沛,于非,胡筱敏;西北太平洋异常变化[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建;山田正俊;潘少明;;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域钚同位素的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余帆;李培;梁军;李向军;张涛;;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3 吴胜安;;南半球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的关系及其机理[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4 沈康[
本文编号:266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