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9:52
【摘要】:自经济重心南移以来,太湖流域就有着优良的农业传统。到了清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清政府为了应对水旱灾害,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灾减灾;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也为减轻水旱灾害的侵扰做出了不懈努力,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防灾减灾技术。选题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广泛收集存于史料、档案、方志中的材料,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论证。选题的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太湖流域的范围,梳理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发生的概况,并阐述水旱灾害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的成因,并从生态环境史的视角分析1849年水灾的成因。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小冰期”影响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迅速增长、围湖垦殖造田、砍伐森林植被等人为因素。第三部分,分析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的预防技术措施。清政府和人民主要通过运用灾象特征识别技术、晴雨测报技术、农田耕作管理预防技术、仓库粮食储藏技术等预防技术和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完善仓储制度、优化农作物品种和推行多种经营的模式等措施,形成了水旱灾害的预防机制。预防机制内部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预防水旱灾害。第四部分,分析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的减灾技术。太湖流域减灾技术涉及农田水利方面,主要包括灾后土壤肥力保持技术、农田排灌减灾技术、治河工程减灾技术和海塘工程减灾技术等。第五部分,评价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的防减技术。评述清代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减技术的特点、演变轨迹、实施后的积极效果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防减技术的实施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旱灾害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政府和人民推行防灾减灾措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如今太湖地区的政府和人民防灾减灾提供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87;P426.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訾威;杜正乾;;近四十年来《田家五行》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14年06期

2 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J];中国农史;2014年01期

3 过慈明;惠富平;;近代江南地区化肥和有机肥使用变化研究[J];中国农史;2012年01期

4 张雪峰;;浅谈粮食储藏的特点与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24期

5 杨煜达;郑微微;;1849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的时空分布及天气气候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6 潘清;清代太湖流域水利建设述论[J];学海;2003年06期

7 陈冬生;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J];农业考古;2003年03期

8 倪玉平;清代水旱灾害原因初探[J];学海;2002年05期

9 桑润生;;太湖流域历史上水患的成因、策治与教训[J];上海水利;1998年02期

10 王鹏飞;康熙帝对农业气象的贡献[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殷志华;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邵侃;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周广西;明清时期中国传统肥料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丽丽;明清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冲突[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2 许德庆;明至清中期海河水系中下游地区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菡宁;明清嘉定水利社会浅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日葵;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品种资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士文;论清代山东对水旱自然灾害的防治[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宇川;明清太湖流域水利工程技术的理论化[D];苏州大学;2007年

7 解诚;清代前期太湖流域水利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64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4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