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拟合Gamma分布雨滴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5:35
【摘要】:由于雨滴谱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水云成雨的过程,对于雨滴谱分布的研究是云物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利用2014年8月4至23日山西忻州OTT-Parsivel二代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雨滴谱资料,进行雨滴谱估算方法和估算参数与物理量关系的研究。文章把降水云分为层状云、积状云、积层混合云三种研究,给出三种云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值。在现有阶矩法的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一种矩量组合M036(M036分别代表雨滴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其它矩量进行比较,对不同阶矩法估算雨滴谱分布和矩量的均方根误差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雨滴谱三参数随雨强R以及阶矩法估算参数μ-λ间的关系,讨论了M0、M3、M6三矩量的分布对参数μ的分布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雨滴的平均直径:层状云1mm,积状云lmm,积层混合云介于1mm之间;雨滴最大直径:积状云积层混合云层状云;雨滴的平均体积直径和有效直径:积状云积层混合云层状云;雨滴数密度:积状云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平均雨强、Z值、LWC也是积状云积层混合云层状云。(2)阶矩法中M036估算最好;估算三种雨滴谱样本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M036误差最小;分析三种雨滴谱样本的均方根误差谱分布,M036谱宽最窄,误差集中;估算三种雨滴谱样本各矩量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M036误差最小;分析三种雨滴谱样本各矩量的均方根误差谱分布,M036谱宽最窄,误差集中;(3)使用最小二乘法和M036估算三种云雨滴谱r分布三参数log(N0)、μ和λ符合二项式分布,讨论实测雨滴谱三矩量M0、M3、M6的频谱分布,得到实测矩量(M6*M0)/M31和参数u+1间存在反相关。参数u是平均体积直径偏差离散度的函数;λ是平均体积直径和平均体积直径偏差离散度的函数。N0是平均体积直径偏差离散度、平均体积直径和雨滴总浓度的函数。(4)新矩量组合M036三参量代表雨滴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三个物理量,三个矩量计算方便且都有物理意义,实际应用中如能通过探测手段获得三个矩量,就能反演得到云中雨滴谱。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乔;刘元波;;地面雨滴谱观测技术及特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2 窦贤康,王连仲,Jacques Testud,刘万栓,Paul Amayenc;雨滴谱参数估计优化方案及其微物理资料检验[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单良;周尔滨;张苗苗;;哈尔滨春夏季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1期

4 安英玉;金凤岭;张云峰;祖雪梅;;地面雨滴谱观测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5 余东升;徐青山;徐赤东;纪玉峰;;雨滴谱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6 汤达章 ,Richard E.Passarelli;垂直指向多卜勒雷达测量大气垂直运动和雨滴谱等物理量的方法[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7 许继武;;一种同时测量雨滴直径和落速分布的新仪器[J];气象科技;1986年03期

8 刘西川;高太长;刘磊;翟东力;;基于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的雨滴微物理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9 史晋森;张武;陈添宇;闭建荣;何敏;;2006年夏季祁连山北坡雨滴谱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祖雪梅;李红革;吴玉影;;滤纸法地面雨滴谱的观测和资料处理[J];林业勘查设计;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群;张云峰;张苗苗;;哈尔滨地区地面雨滴谱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刘海群;张云峰;张苗苗;;哈尔滨地区地面雨滴谱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3 刘海群;张云峰;安英玉;张苗苗;;滤纸法地面雨滴谱的观测和资料处理[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李培仁;封秋娟;李义宇;;一次层状云降水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观测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5 张云峰;金凤岭;安英玉;张苗苗;;地面雨滴谱观测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史晋森;张武;闭建荣;何敏;陈添宇;;2006年夏季祁连山北坡云及雨滴谱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金祺;刘慧娟;;江淮流域雨滴谱特征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4年

8 吕梅;姚展予;张伟;;雨滴谱仪探测数据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余果;郑国光;蔺洪涛;邵阳;;祁连山山区地形云降水雨滴谱观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封秋娟;李培仁;申东东;孙国德;;一次低涡云系影响下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林林;利用雨滴谱对移动双偏振雷达进行质量控制及降水估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2 刘红燕;雨滴谱仪器的设计与雨滴谱资料的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吴林林;利用雨滴谱对移动双偏振雷达进行质量控制及降水估测[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宗飞;风廓线仪与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的对比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

2 温龙;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3 梁双双;花岗岩崩岗崩壁不同层次土体溅蚀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薛拓;光学雨量传感器的校准及标定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熊飞麟;拟合Gamma分布雨滴谱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6 伍华丽;模拟雨滴谱在双偏振雷达测量降水误差改进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7 杜虹;基于FPGA的雨滴图像采集与识别系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常yN;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夏季云和降水特征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9 张宇;雨滴下落过程谱分布演变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陈聪;黄山不同高度雨滴谱演变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8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08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