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洪水与区域降雨相应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12 04:54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莫高窟文物保护水平的提高。本论文源于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开展的项目子课题“水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课题研究计划”,在莫高窟原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从文物赋存微环境和洞窟周围环境的保护出发,提出一套系统的保护方案,以补充原有部分领域保护研究的空缺,建立完整的莫高窟风险预警体系。本论文主要研究莫高窟所在区域洪水风险部分,主要目的是建立莫高窟区域降雨与洪水的相应模式。莫高窟所在流域为大泉河流域,而大泉河流域缺乏降雨和洪水监测资料。历史洪水调查资料主要是洪峰流量,大多是根据洪水结束后在河道形成的痕迹,及监测断面的特征推理计算得到的洪峰流量,且缺乏对应的降雨资料。流域及临近区域有少量的降雨资料可以推求大泉河的设计暴雨。为研究大泉河流域降雨与莫高窟洪水的相关关系,本论文从降雨产生洪水的物理成因出发,在大泉河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点浩布勒格村、麻黄沟戈壁、莫高窟窟顶进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其产汇流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泉河流域产汇流规律与甘肃省暴雨洪水图集中河西区的产汇流规律研究成果相似,因此,大泉河流域产汇流计算可以参考河西区的计算方法,各参数根据降雨试验结果和流域特征可做适当调整。然后运用Origin软件分析计算所得洪峰流量与对应降雨特征(包括降雨产流历时内平均净雨强、最大降雨强度及产流期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即洪峰流量计算经验模式。分别考虑流域上段、中段及下段降雨特征与洪峰流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泉河流域降雨特征与洪峰流量关系密切。综合考虑经验模式在工程实际中的可操作性,选择产流期降雨量与洪峰流量拟合的关系式作为该区域的洪峰流量计算经验模式。流域上段、中段、下段的经验模式分别为:Q上=-23.21+5.87×H上;Q中=0.35+3.79×H中;Q下=-54.68+15.86×H下。大泉河莫高窟断面的洪水是上述三段洪水的叠加,莫高窟断面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Q莫=0.90(-23.21+5.87×H上)+0.88(0.35+3.79×H中)+0.21(-54.68+15.86×H下)。
【图文】:
逦w逡逑15%逦10%邋户逡逑图2-1浩布勒格±壤筛分试验结果逡逑大泉,位于大泉河流域下段,,测量其地表砂碌石层颗粒成分质量分布情况,逡逑上样筛分试验结果见图2-2,可知,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粒径为10-20mm的中碌,逡逑占22%。其它各种颗粒成分都有一定分布。通过单环法n蛩匝榭芍乇
本文编号:2709029
【图文】:
逦w逡逑15%逦10%邋户逡逑图2-1浩布勒格±壤筛分试验结果逡逑大泉,位于大泉河流域下段,,测量其地表砂碌石层颗粒成分质量分布情况,逡逑上样筛分试验结果见图2-2,可知,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粒径为10-20mm的中碌,逡逑占22%。其它各种颗粒成分都有一定分布。通过单环法n蛩匝榭芍乇
本文编号:2709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0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