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林分缓解热岛效应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0:14
【摘要】: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复合系统,城市化标志着一个国家及一个区域现代文明的转折性变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农林用地不断减少,在改变城市下垫面性质的同时,高强度的经济活动消耗了大量的燃料,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产生了大量的粉尘,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区域气候状况也因此改变,在城区形成了特有的小气候特征——城市热岛效应,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建筑、交通、住房乃至民生。由于城市热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病和多发性流行病。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城市环境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重要典型地区,其区域热环境状况明显受到了城市化的影响,因而开展对缓解热效应研究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空气中的温度,各国学者利用气象资料、遥感影像等方法探讨植被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证实植被降温效果明显。本文通过2004年及2014年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东莞市林分缓解热岛效应作用。利用两期遥感影像,生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分布图,结合实测数据与当天气象站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对2004年及2014年植被分类和地温反演精度进行检验,同时,用GIS软件对地理要素数字化,最后对2004年与2014年东莞市植被面积变化和林分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包括不同植被降温效果,同一龄组不同林分类型、同一林分类型不同龄组、同一林分类型不同郁闭度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1)用landsat 5第六波段,landsat 8第11波段反演东莞市地温可行;(2)东莞市植被以其它绿地类型为主,2004-2014年10年间植被覆盖面积增长了8.57%,各植被类型分布不均;(3)不同林分类型降温效果不同,乔木林,特别是阔叶混交林降温效果最优,但同一龄组不同林分类型相比较下,荷木林降温效果最优,针阔混交林的降温效果次之;(4)同一林分类型不同龄组的降温效果不同,近、成熟林降温效果较明显;(5)同一林分类型不同郁闭度林分降温效果不同,大多数郁闭度0.7以上的乔木林降温效果最佳。
【图文】:
技术路线图
度温度和分布图 2.1、2.2(黑色为背景,色调越浅的地方温度越高,色调越深温度越低)。图2.1(a) 2004年亮度温度图 图2.1(b) 2014年亮度温度图2.5.2 植被指数的计算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指数,是指用多光谱的遥感数据,经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运算,产生某些对植物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与植被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是植物生长状态和植被空间分布密度的指示因子,NDVI 值越大,表明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植被长势越好。植被指数它是一种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仅用光谱值,不需其它辅助资料,也无任何附加条件,就可实现对植物状态信息的表达,,定性、定量地评价植被覆盖、生长及生物量。该植被指数表达式为:NDVI=(NIR-R)/(NIR+R) (2.8)式中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6;X173
本文编号:2711024
【图文】:
技术路线图
度温度和分布图 2.1、2.2(黑色为背景,色调越浅的地方温度越高,色调越深温度越低)。图2.1(a) 2004年亮度温度图 图2.1(b) 2014年亮度温度图2.5.2 植被指数的计算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指数,是指用多光谱的遥感数据,经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运算,产生某些对植物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与植被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是植物生长状态和植被空间分布密度的指示因子,NDVI 值越大,表明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植被长势越好。植被指数它是一种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仅用光谱值,不需其它辅助资料,也无任何附加条件,就可实现对植物状态信息的表达,,定性、定量地评价植被覆盖、生长及生物量。该植被指数表达式为:NDVI=(NIR-R)/(NIR+R) (2.8)式中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6;X1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雪莹;李小梅;祝修高;傅佳丽;彭璐;;校园绿化植被对夏季高温的调节功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2 张志杰;张浩;常玉光;陈正超;;Landsat系列卫星光学遥感器辐射定标方法综述[J];遥感学报;2015年05期
3 杨小山;胡振宇;赵立华;;生态型铺装系统热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建筑科学;2015年08期
4 张昌顺;谢高地;鲁春霞;刘春兰;李娜;王硕;孙艳芝;;北京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J];资源科学;2015年06期
5 翁清鹏;张慧;;南京城市热环境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3期
6 张伟;蒋锦刚;朱玉碧;;基于空间统计特征的城市热环境时空演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7 史源;吴恩融;;香港城市高空绿化实践[J];中国园林;2015年03期
8 姜纬驰;高乃平;贺启滨;李雨桐;;植被传热机理及其改善城市热环境效果分析[J];建筑科学;2015年02期
9 沈德才;杨燕琼;吴振彪;陈跃洲;叶永昌;;基于Landsat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4年06期
10 杨存建;倪静;周其林;程武学;韩沙鸥;;不同林分郁闭度与遥感数据的相关性[J];生态学报;2015年07期
本文编号:271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1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