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网格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35;P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徐寄遥;;重力波与不同背景风场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11期
2 余志豪;重力波浅谈[J];气象;1980年11期
3 吴津生,王宗皓,董双林;全球资料分析中重力波的重要性[J];气象学报;1982年02期
4 覃卫坚;寿绍文;王咏青;;大气对流层重力波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13年05期
5 王咏梅,王英鉴,徐寄遥;非线性重力波对中高层氢氧大气的影响[J];中国科学(A辑);2000年S1期
6 丁锋,万卫星,袁洪;耗散大气中风场对内重力波传播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7 王咏梅,徐寄遥,王英鉴;对流层上传重力波的非线性演化[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8 丁锋,万卫星,袁洪;耗散大气中水平不均匀风场对内重力波传播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5期
9 岳显昌,易帆;下行重力波波包在可压大气中的传播[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绍东,易帆,熊东辉;三维球坐标系下重力波波包非线性传播过程的数值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锋;万卫星;袁洪;;重力波风场滤波现象的射线跟踪研究[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何裕金;易帆;;大气重力波观测的运动学检验[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安英玉;;重力波特征的雷达观测与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安英玉;张云峰;张剑侠;;初春一次具有明显重力波特征的雷达观测与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马兰梦;张绍东;;对流层及低平流层重力波源谱的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岳显昌;易帆;;有限振幅重力波在可压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黄春明;张绍东;易帆;;波状扰动激发重力波波包的能量转换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徐寄遥;;二维大气光化学-动力学耦合的重力波模式[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晓;徐寄遥;马瑞平;;时间分裂法在重力波非线性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涂翠;胡雄;;大气重力波成像观测事件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单久;当心气象官能症[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姜允申;气象官能症[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锋;背景风场影响下大气重力波的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2 丁霞;对流激发重力波及波流相互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吴建飞;热带气旋重力波的激发和传播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韩於利;中高层大气测温测风激光雷达研制及重力波观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帅晶;全球重力波活动的SABER/TIMED观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吴少平;中高层大气中三维重力波非线性传播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年
7 刘晓;重力波非线性传播及其与背景风场和潮汐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8 涂翠;全天空大气重力波成像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9 马兰梦;低层大气重力波源谱的无线电探空仪观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王咏梅;气辉的非线性重力波研究及臭氧总量探测仪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亚冲;辨明大洋海啸于中性粘滞大气层的扰动响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魏栋;重力波过程中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宫明晓;夏季华南地区深对流活动对平流层大气重力波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王宇虹;次网格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余文宝;大气重力波的数值模拟和波谱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永;重力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暴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李晓青;渤海南部次重力波混合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王雪莲;利用高分辨探空资料分析热带下平流层重力波活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张灵杰;青藏高原上空重力波的观测和模拟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陈薇;中层风切变对海啸所引发的大气重力波之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1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1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