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胁迫下杜仲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5:23
【摘要】: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苗圃的二年生杜仲苗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其作A(正常生长)、B(水淹+喷清水)、C(水淹+喷水杨酸)、D(水淹+喷三唑酮)四种处理,通过观察并记录植物形态、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及其生理生态的相关数据,并用Excel和SPPSS13.0版软件综合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的二年生杜仲苗的耐涝性,揭示水杨酸和三唑酮对杜仲淹水适应性的部分原因,为深入研究杜仲的抗涝性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杜仲的水分管理和在园林上的科学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试验结果表明:1.从外部形态而言,水淹喷清水的杜仲在25d全部濒临死亡,而水杨酸和三唑酮处理的植株在20d时生长状况相对较好。水杨酸处理的植株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生长,而三唑酮处理的植株则通过矮化现象来缓解水淹胁迫的伤害。2.从光合参数而言,清水处理组的杜仲苗其净光合速率直线下降,而水杨酸、三唑酮处理的杜仲在一定程度上诱导闭合气孔张开,提高叶绿素含量,同时,减少杜仲PSII内色素吸收的能量流向光化学的能量,保护光合机构的破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淹胁迫下杜仲的净光合速率。3.从生理特性而言,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和三唑酮处理可以提高杜仲体内的酶活性,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抑制膜脂氧化,降低细胞的膜透性,保护了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从而减轻了水淹胁迫对二年生杜仲的危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22;S567.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镶;李莉;杨更亮;李志伟;张国庆;;农药三唑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特性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郭振飞,卢少云,李宝盛,李明启;三唑酮对绿豆幼苗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J];植物学报;1998年05期

3 冯兆忠,徐仰仓,王静,王萍;三唑酮浸种后黄瓜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3期

4 孙晓春;杨桂朋;周立敏;高先池;林志峰;;三唑酮在水体系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5 郭振飞,卢少云,李明启;三唑酮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的研究[J];Acta Botanica Sinica;1997年06期

6 陈明德,张洪奎,廖联安,郭奇珍;相转移催化一步合成三唑酮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7 周晓馥,徐洪伟;三唑酮对玫瑰切花衰老指标的影响(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年05期

8 冯兆忠,王静;三唑酮对离体黄瓜子叶膜系统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9 卢少云,郭振飞,李宝盛,李明启;三唑酮对离体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黄丽丽;康振生;韩青梅;王兰;宗兆锋;古丽皮艳;;三唑酮对玉米弯孢病菌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的影响[J];菌物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仁斌;高海英;龚道新;;三唑酮在土壤中的降解及环境因子的影响[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许永久;;杂交稻喷施三唑酮的增产效应[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霞;秦曙;周华;乔雄梧;;三唑酮在棉花上的残留试验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4 王玉卿;李克斌;尹姣;曹雅忠;刘树森;肖春;曹煜;;国内三唑酮复配制剂的研究进展[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伟国;陈姗姗;高金山;李重九;;玉米中三唑酮、三唑醇-a、三唑醇-b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一丹;李强;王保通;付晓丽;王芳;;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夏烨;周益林;段霞瑜;刘学敏;;2002年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严明;周明国;;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方圆;三唑酮喷施浓度过大对蚕豆有药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2 武予清;麦播警惕辛硫磷三唑酮“一拌无芽”[N];农民日报;2008年

3 方圆 水清;小麦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方圆;三唑酮控制小麦锈病效果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小麦幼芽抗寒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何斐;水杨酸、三唑酮对水淹胁迫下杜仲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刘玉波;三唑酮在苹果中的降解与迁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周安文;三唑酮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及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牛红红;三唑酮及代谢物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及有机质对其降解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6 林建;多菌灵、三唑酮在杭白芍、白术及其土壤中的残留行为[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毅华;三唑酮的水环境化学行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险;三唑酮原药中主要杂质的合成及定性、定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高海英;三唑酮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和降解行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郭一丹;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及毒性结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6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16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