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西太暖池风场时空特征分析及其对华南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4 04:03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NOAA卫星的月平均SST温度定义了西太暖池范围,使用ECMWF风场月平均资料,分析了1979年1月—2015年12月总共444个月西太暖池上空四个气压层(1000hPa、925hPa、850hPa、500hPa)风场。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功率谱分析、一维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了西太暖池上空1000hPa、925hPa、850hPa、500hPa风场季节、年际以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还使用国家气候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雾日数资料分析了1979年—2015年总共37年华南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同时还使用了相关分析研究了西太暖池风场对我国华南地区雾的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西太平洋暖池风场存在着季节性变化特征:西太平洋暖池1000hPa层上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风速大;夏季盛行东南偏东风,风速较小。(2)西太暖池1000hPa风场未具有周期变化特征,西太暖池925hPa风距平场存在比较显著的1~3年周期变化;850hPa风距平场存在9年和18年的年代际周期变化;500hPa风距平场存在比较显著的1~2年的年周期变化,以及12年和18年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特征。(3)在春季,华南37年间总雾日数最大区域在雷州半岛,有140(d)左右;在夏季,雾日数普遍比春季下降,最大的雾日数也只有60(d)左右,有部分区域基本上没有雾的生成;在秋季,雾日数比夏季普遍上升,最大值大概有150(d),这个最大值中心在粤东地区;在冬季,雾日数是四个季节里最大的,最大值有200(d)。(4)华南冬季雾日数表现为单峰型结构,在19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20多年间,华南冬季雾日数没有增大或者减少的趋势,但在21世纪初不断增大,并且达到最大值。在2010年后,华南冬季雾日数逐渐下降;华南春季雾日数在表现出两个双峰型结构,在19世纪80年代初有一个极高值,然后逐渐有下降的趋势,但在20世纪初,春季的雾日数显著变大,在2010年后春季雾日数又逐渐变小。华南年平均雾日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年平均总雾日数分布极为不均,广东地区明显比广西地区雾日数要大的多。(5)初步研究探讨了西太暖池冬季风异常对我国华南雾日数的影响,得出华南雾日数与西太暖池冬季风和副高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夏季副高指数与西太暖池冬季风异常呈负相关,夏季副高异常变强(减弱),西太暖池冬季风场异常变弱(增强);西太暖池500hPa冬季风与同期华南冬季雾日数异常呈正相关,当西太暖池500hPa冬季风异常增强时,华南冬季雾日数增多;当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强(减弱)时,次年春季华南雾日数异常变多(减少)。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开付;孙即霖;薛锋;;北印度洋海平面风场的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3年04期

2 岳岩裕;牛生杰;赵丽娟;张羽;徐峰;;湛江地区近海岸雾产生的天气条件及宏微观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3年03期

3 徐峰;王晶;张羽;张书文;陈苗彬;;粤西沿海海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微物理结构研究[J];气象;2012年08期

4 杨宇星;王法明;;Northward expans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in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2年04期

5 任荣彩;;过去60年中3—5年时间尺度的强ENSO过程与平流层环流异常的滞后耦合及其机理[J];气象学报;2012年03期

6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Urban Intensity Effect on Fog Evolu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2年03期

7 黄治勇;牛奔;叶丽梅;姚望玲;王佑兵;;长江三峡库区极端大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8 徐峰;牛生杰;张羽;赵丽娟;岳岩裕;刘霖蔚;蔡寿强;张书文;;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任菊章;;云南近50a雾的变化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徐峰;牛生杰;张羽;岳岩裕;赵丽娟;蔡寿强;;湛江东海岛春季海雾雾水化学特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辉军;华南沿海海雾及其边界层结构的观测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2 胡石建;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王宏娜;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化及其与ENSO循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4 冯琳;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变异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黄露;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徐文明;太平洋潜热变化及其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4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54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