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云凝结核浓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20:37
【摘要】:本文将非感应起电机制耦合到WRF中尺度模式中,选取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采用整体放电参数化方案,改变初始云凝结核(CCN)浓度(浓度变化从500 cm-3到4000 cm-3),共模拟15组试验,讨论了CCN浓度(nCCN)对雷暴云起电强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nCCN增加,霰粒子数浓度减少,混合比增加,导致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加;冰晶粒子数浓度增加,混合比基本不变,导致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此外,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大,下落末速度增大,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下落末速度减小,二者末速度差值增加,导致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综上所述,气溶胶浓度增加使霰粒子与冰晶粒子碰撞分离过程增强,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正负电荷密度平均值增加,从而增强雷暴起电强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凤霞,张义军,郄秀书,言穆弘;雷暴云不同空间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3年03期

2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赵阳;;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7年02期

3 赵中阔;郄秀书;张广庶;张廷龙;张彤;郭凤霞;窦志强;;雷暴云内电场探测仪及初步实验结果[J];高原气象;2008年04期

4 杨夯;康桂红;冯桂力;杨帆;车晓骏;;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5 郭凤霞;孙京;;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J];高原气象;2012年03期

6 孙安平,言穆弘,张鸿发,张义军;播撒金属丝对雷暴云电结构影响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0年01期

7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1期

8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三维雷暴云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空间电位的求解[J];高原气象;2008年03期

9 赵中阔;郄秀书;张廷龙;张彤;张鸿发;王勇;佘勇;孙宝来;王怀斌;;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J];科学通报;2009年22期

10 张廷龙;杨静;楚荣忠;赵果;张彤;;平凉一次雷暴云内的降水粒子分布及其电学特征的探讨[J];高原气象;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京;;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2 王宁宁;谭涌波;师正;郭秀峰;;气溶胶与雷暴云电荷结构相关关系的数值模拟[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静;郄秀书;张广庶;赵阳;张彤;;发生于山东沿海雷暴云上方的红色精灵[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4 师正;谭涌波;王宁宁;郭秀峰;;雷暴云电荷结构对地闪击地点影响的数值模拟[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5 王宁宁;谭涌波;;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6 郄秀书;杨静;张广庶;张彤;;我国东部沿海地区Red sprites观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王昊亮;郭凤霞;孙京;;雷暴云内放电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8 师正;谭涌波;王宁宁;郭秀峰;;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对闪电类别影响的数值模拟[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9 梁忠武;谭涌波;师正;朱俊儒;郭秀峰;;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对闪电类型影响的数值模拟[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10 胡渝宁;李森;;基于FY2D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中雷暴云团的识别[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周清春;人工引雷:擒得银蛇下九天[N];科技日报;2005年

2 陈琼 曾振华;湖南:一“雷击村”25年被雷击死11人伤亡143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李春生;航空飞行与电击现象[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庆锋;雷暴云地面电场特征和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的雷电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谭涌波;闪电放电与雷暴云电荷、电位分布相互关系的数值模似[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梦雪;冰粒子相对增长及中低层水汽对雷暴云微物理及电过程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宋晨曦;基于地面电场资料的雷暴云电荷结构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江涛;冰晶浓度对雷暴云微物理和起电过程的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陈浩然;气溶胶沉积核化方案改进及对雷暴云起电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杨阳;雷暴云电荷密度的测量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6 程斌;三维雷暴云模式起电放电的改进和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王宁宁;气溶胶对雷暴云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赵鹏国;雷暴云起电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

9 王芳;吉林地区雷暴云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师正;雷暴云电荷结构对闪电放电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4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84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