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1949年江苏气象台站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411
【部分图文】:
图1-2上海教区图中的徐家汇?逡逑包括:①徐汇公学;②神学院;③藏书楼;④耶稣会总院;观象台;⑦小修院;⑧大修院;⑨土山湾孤儿院;⑩圣教杂中国人对于近代欧洲科学的威力最初的也是最直接的一系列战争中中方的惨败。战火摧毁的不只是关闭太国曾有的自信。洋务运动是对这种震撼的最直接回应:此有效,那么引进与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景下,向西方学习欧洲科学己经不再是科学界的事。学院(Woosung邋Mercantile邋Marine邋College邋of邋the邋Navig齐神父表示其“很感兴趣于气象学,通过它能为这一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1873-1950)邋[D].上海:上海复R大学,2009.逡逑17逡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6、09、14、21时,四等测候所每日观测2次,观测时间为0制均为120°邋E地方标准时。逡逑站,由于日军入侵于1937年相继停止工作。逡逑1945年抗战期间,先后恢复观测的测候所有?:东台裕华垦殖39?卜邋1944.邋10)、昆山(邋1939-1940)、南通(邋1939-1942)、43)、常熟(1939-1942)、武进(1939-1942)、青浦(1939-199-1942)、吴江(1939-1942)、靖江(1939-1942)、句容(1939-19-1942)、镇江(1939-1942)、江宁(1939-1942)、无锡(1939-19-1942)、如皋(1939-1942)、六合(1941-1942)、丹阳(1941-11-1942)等,但观测记录大多止于1942年?。逡逑利后,江苏省建设厅于1947年饬令各县恢复建立测候机构,1949年江苏解放前夕,省办的测候所只剩镇江、徐州、南通、逦逦逦逡逑
第一节江苏气象台站发展的时空特征逡逑受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客逡逑观因素的影响,江苏近代气象台站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与发展逡逑初期(1865-1905)、发展中期(1906-1936)和发展后期(邋1937-1949),与中逡逑国近代气象台的发展轨迹既有出入,又有重叠。探索江苏与全国气象台站在不逡逑同阶段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能够更直观、整体把握江苏气象台站的发展特征。逡逑一、时间变化逡逑由于政治变化、经济发展、以及气象观测仪器引进等要素的影响,江苏近逡逑代气象台站的建设由无到有,由慢到快的过程,期间几经波折。1906年之前,逡逑江苏近代气象事业多由外国人越俎代庖。国人自办的气象事业,肇始于1906年逡逑张謇在南通博物苑建测候室,而中辍于日寇侵华开始的1937年,在20-30年代,逡逑江苏气象台站数量达到高峰,政府所属水利、交通、农林、蚕丝、水产等机关、逡逑学校、试验场等设立的各级测候所共74处,雨量站及蒸发量站37处。1937年逡逑抗曰战争爆发后,江苏范围内气象台站遭受严重损失。因此根据台站的发展轨逡逑迹,将近代江苏气象台站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即1865年-1905年、1906-1937逡逑年,1937-1949邋年。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威;刘青;李忠明;;西方气象科技引进与中国气象事业近代化[J];阅江学刊;2016年02期
2 吴增祥;;1949年以前我国气象台站创建历史概述[J];气象科技进展;2014年06期
3 王东;丁玉平;;竺可桢与我国气象台站的建设[J];气象科技进展;2014年06期
4 陈学溶;;南京北极阁曾是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J];大气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5 刘华;;徐家汇观象台,五十年科研历程[J];都会遗踪;2014年02期
6 刘晓君;;民国时期中国气象事业建制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08期
7 胡秀茹;;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J];硅谷;2013年19期
8 吴燕;;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气象台网在中国的建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年02期
9 郭磊;邵庆文;任文江;张静;;基层气象台站搬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9期
10 费莹;;南京观象建筑之北极阁气象台旧址概论[J];科技视界;2012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心如;冯苏宁;项瑛;;江苏省气象台站历史沿革系统[A];数据库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熊月之;;张謇的精神气象[N];光明日报;2016年
2 谓知;;竺可桢与南京北极阁气象台[N];中国文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燕;近代欧洲科学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1873~1950)[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魏露苓;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D];暨南大学;2006年
3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旭;四川气象事业近代化的历程[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瑞娟;论张謇的农业思想及实践[D];郑州大学;2005年
3 任鹤田;近代江苏政区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2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