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BEM及其与CLMU模型耦合的城市热环境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16;TU119
【部分图文】:
1绪论5图1-2城市地表辐射平衡示意图[38]Figure1-2Schematicdepictionoftheradiationbalancesoftheurbansurface[38].图1-3城市地表能量(左)和水文(右)平衡示意图[38]Figure1-3Schematicdepictionoftheenergy(left)andwater(right)balancesoftheurbansurface[38].其次,城市地区集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这些能源在能量释放过程中必定会向周围环境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当这些排放超过大气的净化阈值时,会改变大气组成成分,导致大气污染等后果。此外由于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城市区域产生的温室效应比郊区显著。
1绪论5图1-2城市地表辐射平衡示意图[38]Figure1-2Schematicdepictionoftheradiationbalancesoftheurbansurface[38].图1-3城市地表能量(左)和水文(右)平衡示意图[38]Figure1-3Schematicdepictionoftheenergy(left)andwater(right)balancesoftheurbansurface[38].其次,城市地区集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这些能源在能量释放过程中必定会向周围环境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当这些排放超过大气的净化阈值时,会改变大气组成成分,导致大气污染等后果。此外由于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城市区域产生的温室效应比郊区显著。
1绪论11图1-5单层模型示意图:(a)所有表面都与相同的大气下边界相互作用[41];(b)城市冠层内与冠层与边界层之间的风廓线[45]Figure1-5Schematicviewofsingle-layerurbansurfaceschemes:(a)allsurfacesinteractwiththesameatmosphericlevel[41];(b)windprofilewithinandabovethecanopy[45].此外,还有其他更加详细的描述“城市峡谷”的参数化方案,比如增加对不同方向的道路和墙面的考虑。Mills基于建筑物街区选择了一个几何内核作为单层模型的基本概念框架[80]。Kusaka等人[81]开发的单层模型与TEB非常相似,但是对于“城市峡谷”的处理相较于TEB更为复杂,对于“城市峡谷”的内部划分更加细致。②多层模型当采用多层模型时,与大气之间的交换作用发生在地面以及几个与建筑物接触的大气层之间(如图1-6所示)。在这个模型中,每个表面的能量平衡仍然要计算,但是大气性质诸如风速和气温将不再假设,它们将依赖于冠层与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多层模型能还够表示“峡谷”空气和粗糙子层中湍流统计廓线。然而,这种改进是以直接与大气模型相互作用为代价的,因为大气模型中的动力学方程将根据“城市峡谷”的特征在拖曳项、加热项等方面进行修改。这使得这些城市方案变得复杂。对于大气模型,耦合取决于方程及其离散化。多层模型耦合至大气模型的过程会比单层模型复杂许多,尤其是耦合过程取决于模型算法及其中的离散化程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旦夫,何涛,姜和圣,王付才;BEM系列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年09期
2 何佳;肖杨;邓友汉;巫世晶;;基于BEM的风力机叶片形变及气动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9期
3 秦洋;高贺明;;探析Bem性别角色量表在亚洲地区的适用性[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10期
4 温亚萍;张冀;;基于BEM的时变信道估计改进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4年01期
5 何涛,王付才;BEM系列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年11期
6 丁勇;欧阳缮;谢跃雷;蒋俊正;陈小毛;;基于多符号BEM的OFDM系统时变信道估计[J];通信学报;2017年03期
7 曹旦夫,姜和圣,卜祥军,李海波;BEM系列原油流动性改进剂及其应用[J];油田化学;2002年04期
8 王翠云;王太春;元炳成;陈丽丽;张慧;;城市热环境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09年23期
9 刘建益;薛峰;;必须重视对城市热环境效应的治理[J];江南论坛;2008年07期
10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何春阳;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雨辰;改进BEM及其与CLMU模型耦合的城市热环境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杨朝斌;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时空异质性分布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
3 王翠云;基于遥感和CFD技术的城市热环境分析与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4 赵小艳;基于多源数据的南京城市热环境演变与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殷守敬;基于时序NDVI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郭立栋;基于BEM与VOF波浪耦合模型的斜坡堤越浪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添;孤立波与二维浸没结构物相互作用的BEM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房力川;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用地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3 肖连香;城市热环境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闫志刚;基于昼夜温差的城市热环境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5 祝新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环境时空格局分异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6 肖庆锋;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与城市热环境响应规律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7 王晓晖;西安市城市热环境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8 郭燕滨;典型热岛城市热环境效应的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D];福州大学;2015年
9 蒋若蔚;基于时间序列的城市热环境时空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10 蓝玉良;基于时空特征的城市热环境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4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5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