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1960-2007年沙尘暴特征及其自然影响因子关系探讨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425.55
【部分图文】:
兰州乂学硕±研兒生学位论文?中岡北方19邮-2007年沙半暴变化特征々其自然影响因了关系傑讨??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材料方法??2.1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包含青海、甘肃、内蒙、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十个省市行政区,地理坐标位置大致为31°-53°N、89°-127巧,??总面积大约为313万km2。该区由西向东地势分H级降低,第一级是研究区西部??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山地;第二级为1^蒙古高原和黄±高原为主的高??原和山地;第H级则是东部的华北平原和H江平原。研究区分布着中国的绝大多??数戈壁沙漠,具体有柴达木盆地、己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及呼伦贝尔沙地。??
髮辞1??图3-2?1960-2007年研究区沙尘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图??如图3-2所示,1960-2007年的48年中,研巧区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频数总??体呈减少趋势,特别是毛乌素沙地周边地区及W张披、民勤为代表的甘肃省部??分地区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呈增加趋势的站点仅占16.1%,主要分布在青海西部、??内蒙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周边地区W及己丹吉林沙漠西北部地区,其中冷湖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相关性系数达化576,并通过P=0.01的置信水平。图中所列出??118气象站点中,置信水平达P=0.05的气象站点共75个,其中有54个站通过了??p=〇.〇l的置信度检验,占总体的45.8%,这些站点主要分布在沙尘暴频发的甘肃??河西走廊、己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周边地区及沙尘暴主要影??16??
为中屯、的浑善达克沙地周边地区W及^^冷湖为中也的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3.3沙尘暴的年际变化特征??图3-3为研究区1960-2007年沙尘暴频数的逐年变化曲线。结果显示研巧区??年沙尘暴频数整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沙尘暴频数在化初期呈短暂增加,并??在1966年达到48年来最高值,为4.6天。对1966年研究区内各站点的沙尘暴??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年沙尘暴频数为5-]0天/年的站点占19.5%、频数大于10??天/年的站点占16.1%,其中朱日和及陶乐站点的沙尘暴频数为20天/年,满都拉??及四子王旗站点的沙尘暴频数达33天/年。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沙尘暴??日数基本保持稳定,出现日数高而变化相对缓和:自70年代末,沙尘暴日数开??始减少,并在1997年降至最低,沙尘暴频数仅为0.1天,表明研究区绝大多数??站点几乎没有沙尘暴发生记录。1998年之后研巧区沙尘暴频数开始上升,2001??年、2002年W及2006年的沙尘暴活动比较频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渭南,董治宝,杨佐涛,韩致文,张甲坤,张民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沙风速[J];地理学报;1995年04期
2 钱维宏,张鹤年,朱亚芬;近百年冬季东亚大气活动中心年际一年代变率及其对中国气温的影响(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4期
3 石广玉,赵思雄;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4 张仁健,韩志伟,王明星,张小曳;中国沙尘暴天气的新特征及成因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2年04期
5 张晓龙,张艳芳,赵景波;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6 钱正安,蔡英,刘景涛,李栋梁,柳中明,宋敏红;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7 ;Long range trans-Pacific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Asian dust aeroso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年04期
8 张小曳,张光宇,朱光华,张德二,安芷生,陈拓,黄湘萍;Elemental tracers for Chinese source dust[J];Science in China,Ser.D;1996年05期
9 唐国利,巢清尘;中国近49年沙尘暴变化趋势的分析[J];气象;2005年05期
10 张莉,丁一汇,任国玉;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877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7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