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支槽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我国南方冬季气候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1-10 11:15
本文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基于低压槽的客观识别技术,识别了1979—2015年冬季南支槽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一个南支槽强度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小波分析、波作用通量等方法,研究了南支槽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南支槽年际变率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南支槽强(弱)年与大气环流及与中国南方冬季气候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使用客观识别方法能较好识别南支槽活动,其活动最频繁区域位于高原中部南侧的90°—92°E附近。该南支槽指数能较好体现700hPa位势高度变化与南支槽强弱的关系,同时对副热带南支西风急流绕流作用的反映能力最好。南支槽强度主要存在准4年和准14年周期,且这两个周期存在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即准4年周期在1985年前后最为显著,准14年周期在1996年前后显著。(2)南支槽上空的200hPa西风急流以及其上游的阿拉伯海以北地区的大气热源对南支槽强弱的年际变率有重要影响。当高层西风急流增强(弱)时,高原大地形对低层西风的阻挡而导致的绕流作用也增强(减小),导致南支槽强度增强(减弱)。南支槽强度变化还与沿着急流带传播的波能量密切相关。南支槽强年西风急流偏强,波能量主要来自沿着急流轴传播的西风带内及孟加拉湾地区;南支槽弱年急流偏弱,沿急流轴传播的波能量少,波能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及以东地区。另外,阿拉伯海以北地区的大气热源会导致整个高原地区及其周边低空流场出现气旋性辐合,在高原南侧,这种气旋性环流的叠加在大尺度西风绕流之上,使得南支槽显著发展。(3)冬季南支槽强弱对冷空气活动以及我国冬季的水汽输送具有重要作用。当南支槽异常偏强(弱)时,来自高纬的偏北气流异常偏强(弱),冷空气势力也显著偏强(弱),副热带高压偏弱(强),有利(不利)于冷空气向南爆发。南支槽异常偏强年,在20°N附近有一条源自孟加拉湾绕过高原南侧到达我国境内的水汽输送带,是我国西南和华南的主要水汽通道,同时西南地区水汽辐合较为显著;南支槽异常偏弱年,南支槽经孟加拉湾到达我国西南和华南的水汽输送偏弱,同时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及菲律宾海域,水汽辐合较弱。(4)南支槽的强弱对我国同期冬季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南支槽异常偏强,西南到华南一带均降水偏多,降水偏多的正中心位于广东东北部至福建一带;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气温异常偏低,且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气温偏低最为显著。当南支槽异常偏弱,西南至华南一带降水偏少,降水偏少的负距平中心位于两广中部;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偏高,尤其是华东、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最为显著。
【学位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461
【部分图文】:
黑框表示南支槽统计区域杨鉴初[9]及索渺清和丁一汇[11]表明,南支槽在 700hPa 最为明显,为此,图2–1 给出了 1979—2015 冬季气候平均状态下 700hPa 和 500hPa 位势高度分布。从图 2–1b 可以看出,500hPa 等高线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较为平直,南支槽不明显;在图 2–1a 中 700hpa 高度场上,高原中部南侧等高线出现明显的弯折,南支槽十分显著,因此在 700hPa 高度上识别南支槽活动更合理。因此本文选取 700hPa 高度场,参考 Wang et al.[29]的研究区域采用 15°N–25°N,80°E–100°E 范围分析南支槽。
黑框表示南支槽统计区域杨鉴初[9]及索渺清和丁一汇[11]表明,南支槽在 700hPa 最为明显,为此,图2–1 给出了 1979—2015 冬季气候平均状态下 700hPa 和 500hPa 位势高度分布。从图 2–1b 可以看出,500hPa 等高线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较为平直,南支槽不明显;在图 2–1a 中 700hpa 高度场上,高原中部南侧等高线出现明显的弯折,南支槽十分显著,因此在 700hPa 高度上识别南支槽活动更合理。因此本文选取 700hPa 高度场,参考 Wang et al.[29]的研究区域采用 15°N–25°N,80°E–100°E 范围分析南支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确存在着一个南支槽,南支槽的气候平均位置和 Wang et 大致相同。在南支槽分析区域内,仔细对比图 3–1 与图 2–1a观识别出的南支槽活动日的 700hPa 高度(图 3–1)平均等高候态(图 2–1a)的等高线数值更低,同时等高线在高原中部风场也在高原南侧形成气旋式环流,在槽线两侧具有明显的切客观识别方法识别的南支槽具有很好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7867
【学位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461
【部分图文】:
黑框表示南支槽统计区域杨鉴初[9]及索渺清和丁一汇[11]表明,南支槽在 700hPa 最为明显,为此,图2–1 给出了 1979—2015 冬季气候平均状态下 700hPa 和 500hPa 位势高度分布。从图 2–1b 可以看出,500hPa 等高线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较为平直,南支槽不明显;在图 2–1a 中 700hpa 高度场上,高原中部南侧等高线出现明显的弯折,南支槽十分显著,因此在 700hPa 高度上识别南支槽活动更合理。因此本文选取 700hPa 高度场,参考 Wang et al.[29]的研究区域采用 15°N–25°N,80°E–100°E 范围分析南支槽。
黑框表示南支槽统计区域杨鉴初[9]及索渺清和丁一汇[11]表明,南支槽在 700hPa 最为明显,为此,图2–1 给出了 1979—2015 冬季气候平均状态下 700hPa 和 500hPa 位势高度分布。从图 2–1b 可以看出,500hPa 等高线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较为平直,南支槽不明显;在图 2–1a 中 700hpa 高度场上,高原中部南侧等高线出现明显的弯折,南支槽十分显著,因此在 700hPa 高度上识别南支槽活动更合理。因此本文选取 700hPa 高度场,参考 Wang et al.[29]的研究区域采用 15°N–25°N,80°E–100°E 范围分析南支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确存在着一个南支槽,南支槽的气候平均位置和 Wang et 大致相同。在南支槽分析区域内,仔细对比图 3–1 与图 2–1a观识别出的南支槽活动日的 700hPa 高度(图 3–1)平均等高候态(图 2–1a)的等高线数值更低,同时等高线在高原中部风场也在高原南侧形成气旋式环流,在槽线两侧具有明显的切客观识别方法识别的南支槽具有很好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志强;;1979—2013年ERA-Interim资料的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2015年05期
2 林志强;;南支槽的客观识别方法及其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2015年03期
3 张永莉;范广洲;周定文;向卫国;谢清霞;王霄;赖欣;;春季南支槽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J];高原气象;2014年01期
4 段旭;陶云;许美玲;鲁亚斌;梁红丽;;西风带南支槽对云南天气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2年04期
5 孙丞虎;任福民;周兵;龚志强;左金清;郭艳君;;2011/2012年冬季我国异常低温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J];气象;2012年07期
6 王兴菊;白慧;陈贞宏;;2008年和2011年年初贵州低温雨凇分析[J];干旱气象;2012年02期
7 张永莉;范广洲;周定文;谢清霞;朱丽华;王炳赟;;冬半年南支槽的气候特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李艳春;叶文群;兰兰;;南支槽造成红河州强降雨的统计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2期
9 胡开喜;陆日宇;王东海;;东北冷涡及其气候影响[J];大气科学;2011年01期
10 刘冬晴;杨修群;;热带低频振荡影响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机理[J];气象科学;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877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7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