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442;P425.55
【部分图文】:
图3-2?2000-2013多年平均(a)?850hPa气压层风场分布;(b)沿40°N剖面风速垂直分布??(灰色代表地形高度)??14??
据上述塔克拉玛干地区风、温廓线的特征,考虑惯性震荡机制并结合其它地区低??空急流的定义,我们从风速最大高度、逆温条件W及风切变H个方面给出了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的判断条件。如图3-3所示:1、极大风速位于地面W上1km范??围内;2、存在逆湿,逆温高度不低于地面W上50m?;?3、地面W上5km内极小??风速值相对急流风速最大值降低40%?W上。??50001?y???4000-?J??E?3000?y?Wnd?speed?mlninnunn??一?^?under?5km?og!??吞?2000?Inversion?hefght???至?I?V^nd?speed?[?obove?50^?ogt??1000?—???rriaximum????????Q?under*?1km?agi??????0?5?10?15?20?巧0?295?300?305?引0??Wind?Speed?(m/s)?Temperoture?(K)??图3-3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判据??由于考虑到内陆干旱、沙漠区低空急流形成的惯性震荡机制,该理论中逆温??层的作用不可忽视,所W对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的判定进行逆温的限定。此外,??由于模式层数据在该地区的最低层大约位于地面W上10m左右,若根据温度廓??线判巧的温度最大高度位于较低层,该逆温可能没有实际意义,逆温需要达到一??定的厚度才可能在急流形成的惯性震荡机制中起到作用,因此简单限定逆温至少??16??
而更多的情况是通过急流极大风速与地面某高度(如5km,3km等)范围内的极??小风速差值来实现。我们的研究采用地面W上5km高度内极小风速值与急流风??速最大值的差值来表示,即图3-3中(U,.-U〇V巧的值。??统计沙漠地区78°E-88°E,%°N-42°N范围内,2000-2013年00UTC地面W??上Skm内极小风速值相对急流风速最大值降低百分比分布,即不??加判定条件3,分析满足另外两个条件的风、温廓线样本,结果如图3-4所示,??([/广[/〇)/巧.较小值所占比例较少,其中([/广而)化.<?10%部分所占比例仅??有2.7%,(Uj?-U〇V巧<3〇%部分所占比例也不足10%。这表明该地区风切??变值普遍比较大,根据其他两个条件所挑选的风廓线更多的部分符合低空急流的??风切变特征。而判定条件3的加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赛瀚;苗峻峰;;中国地区低空急流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12年05期
2 赛瀚;苗峻峰;;环渤海地区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6期
3 章晗;黄健;赵玉梅;;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低空急流进行自动识别[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4 ;华南低空急流与4—6月广西暴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01期
5 李兴生,叶卓佳,刘林勤;夜间低空急流的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1981年03期
6 李建辉;华南初夏的超低空急流及其对暴雨的影响[J];气象学报;1982年03期
7 杨大升;大尺度低空急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4期
8 赵树海;飞机起落中可能遇到的超低空急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9 刘鸿波;何明洋;王斌;张庆红;;低空急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学报;2014年02期
10 宫德吉,李彰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J];气象;200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东阡;中国东南部地区西南低空急流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中国西南低层大风与西南风低空急流活动的气候学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赛瀚;环渤海地区低空急流时空结构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刘华悦;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4 张文龙;中国西南低层大风与西南风低空急流活动的统计分析及惯性稳定性作用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罗建英;梅雨锋急流暴雨日变化的地理原因研究及地形对低空急流日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6 杨婷娅;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处理及对低空急流的识别[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金宏忆;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低空急流自动识别方法的探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李梦婕;新疆降水分布与中小尺度降水动力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李艳杰;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汤继涛;江苏地区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及其对高速公路气象要素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5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8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