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嵌入式的旱情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21:51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频发,而干旱属于其中影响比较突出的一种,容易造成较大范围内的经济损失,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旱情监测技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与实时传输方法实现旱情监测,通过监测的数据进行旱情预报,能够给政府相关部门作出预警,政府部门根据预警信息能进行合理的抗旱物资分配,可以减少由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抗旱救灾效率,因此研究该技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嵌入式的旱情监测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即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研制和旱情预报模型的研究。以频域反射法为理论基础研制了新的土壤水分传感器,考虑到探针个数及分布的合理性,并根据探针阻抗的计算方法,选择了四针等长型的传感器探针结构。土壤水分传感器利用高频扫频信号来获取土壤中介质的共振频率,进而得到土壤的含水量,根据对不同频率下土壤土质对介电常数的影响,采用了100MHz-150MHz的扫频信号作为检测的信号源。监测系统搭建完成后,以BP神经网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旱情预报模型,通过对降雨、蒸发量、温度、土壤水分含量等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中心站实现旱情预报模型的建立,并确定了输入输出变量、网络层数、隐含层个数和激活函数等参数。实验过...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嵌入式的旱情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频率对不同土质的介电常数的特性图

土壤水分传感器,合理性原则,阻抗特性,周期性


3-7 四针式土壤水分传感器探的合理性原则,除了要考绝大多数情况下表层土壤的结果为公式(3-19):θ =1l∫ θ(z)dzl0向分布的平均值。显然,况。尽管近年来不少学者。但是当前高频信号测量频域反射法的测量方法,它的一个优点。高频传输介质,根据传输线。如果用Zp专门用来表的长度。ω√ l

频谱图,频谱图,共振频率


产和抗旱部门的要求。量土壤共振频率量共振频率可以对物件进行横向测量,也可以根据研究人员的需能够得到被器件的频谱图,改图清晰地反映出了物体就是物体发生共振频率的地方。由信号源发出的扫频测的器件,当阻抗不同时就发生反射信号,当反射信是共振频率。们可以利用不同的频率对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扫描,用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直接看出共振频率的大小,而且,来获取更加准确的频率信息。信号源产生高频信号和反射,当检测到最大振幅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得到以清晰地看出共振频率发生的时间和该频率的大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水分及其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李旺霞,陈彦云.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0)
[2]四种新型土壤墒情传感器的对比分析[J]. 苏志诚,张立祯,丁留谦,张文婷,韩硕,王旗.  水文. 2014(04)
[3]GRNN与BPNN的函数逼近性能对比研究[J]. 丁硕,常晓恒,巫庆辉.  现代电子技术. 2014(07)
[4]关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精度的探讨[J]. 王光生,杨建青,邓英春.  水文. 2013(05)
[5]一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J]. 周惠芳,王迎旭,陈文明.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3(09)
[6]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力做好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J]. 陈雷.  中国防汛抗旱. 2013(01)
[7]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 徐新创,刘成武.  咸宁学院学报. 2010(10)
[8]内蒙古农业干旱化研究[J]. 王瑞利,庞雪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0)
[9]基于相位检测原理的土壤水分时域反射测量技术[J]. 王克栋,王一鸣,冯磊,杨卫中.  农业机械学报. 2010(01)
[10]2009年重要水事回顾[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利. 2009(24)

博士论文
[1]非饱和土壤介电特性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 孙宇瑞.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微波传输线理论在紫色土水分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郭文松.西南大学 2010
[2]附加电阻法高频电容土壤水分测试技术研究[D]. 王晓雷.河南农业大学 2009
[3]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的土壤含水率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肖武.华中农业大学 2009
[4]公路路基渗水性测量方法研究[D]. 孙大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5]基于层递式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辨识[D]. 林宇峰.东北大学 2008
[6]栽针保阔林分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D]. 刘畅.东北林业大学 2007
[7]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土壤水分测量技术的研究[D]. 冯磊.中国农业大学 2005
[8]数据融合技术在钢炉测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林海燕.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05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05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