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墨江5.9级地震灾区雷电的危险性及其应急防御对策
发布时间:2021-03-31 22:58
为了深入认识雷电灾害在地震灾区的危险性,探讨地震灾区雷电灾害应急防御对策,分析了墨江5.9级地震灾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危险性:灾区雷电易发风险呈北高南低,震中处于雷电极高易发区,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87次/(km2·a),平均地闪强度为33.41 kA,7—9月地闪活动最为频繁,午后至夜间地闪活动活跃,17—19时地闪次数达到峰值。震中5 km范围内震后当月的雷电危险性等级为极高,灾区雷电危险性较大的区域是牛库村、毕库村和丙蚌村等。依据地震灾区雷电危险性等级和特点,确定应急防御对策:(1)应急安置点的选址避开雷击易发区域;(2)按照"重点防护、以点带面、示范宣传"的原则和区域防护、滚球法防护的设计理念装设应急避雷装置;(3)综合防御直击雷、闪电电涌侵入、接触和跨步电压的可能危害;(4)开展雷电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科普宣传。
【文章来源】: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44(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墨江县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
地闪密度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由图2可见,震中通关镇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87次/(km2·a),最大地闪密度为6.08次/(km2·a)。地震灾区地闪活动频繁,处于空旷户外区域的建(构)筑物和人员易遭受直击雷侵袭,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较大。2008—2017年墨江县共发生地闪活动65 113次,其中正地闪3 133次,负地闪61 980次。地震灾区地闪强度的绝对值主要分布在20~40 kA,该强度范围内的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52.72%,最大正地闪强度293 kA,最大负地闪强度-135.4 kA,灾区历年平均地闪电流强度为33.41 kA(图3)。
2008—2017年墨江县共发生地闪活动65 113次,其中正地闪3 133次,负地闪61 980次。地震灾区地闪强度的绝对值主要分布在20~40 kA,该强度范围内的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52.72%,最大正地闪强度293 kA,最大负地闪强度-135.4 kA,灾区历年平均地闪电流强度为33.41 kA(图3)。1.3 地震灾区雷电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编号:3112220
【文章来源】: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44(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墨江县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
地闪密度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由图2可见,震中通关镇年平均地闪密度为1.87次/(km2·a),最大地闪密度为6.08次/(km2·a)。地震灾区地闪活动频繁,处于空旷户外区域的建(构)筑物和人员易遭受直击雷侵袭,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较大。2008—2017年墨江县共发生地闪活动65 113次,其中正地闪3 133次,负地闪61 980次。地震灾区地闪强度的绝对值主要分布在20~40 kA,该强度范围内的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52.72%,最大正地闪强度293 kA,最大负地闪强度-135.4 kA,灾区历年平均地闪电流强度为33.41 kA(图3)。
2008—2017年墨江县共发生地闪活动65 113次,其中正地闪3 133次,负地闪61 980次。地震灾区地闪强度的绝对值主要分布在20~40 kA,该强度范围内的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52.72%,最大正地闪强度293 kA,最大负地闪强度-135.4 kA,灾区历年平均地闪电流强度为33.41 kA(图3)。1.3 地震灾区雷电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编号:3112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1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