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rtex-M3的大气能见度检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4-16 04:19
能见度是重要的气象观测要素之一,其测报不仅应用于气象部门的天气分析、国防军事,更是与航空、航海、高速公路、环保监测等国民经济领域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低能见度天气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对能见度天气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可大大减少低能见度天气引发的各种事故和损失。论文首先介绍了能见度测量的发展现状和理论依据,然后重点论述了系统组成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案,最后对系统样机进行了测试。系统硬件由红外光发射与接收装置、接收端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预警数据输出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组成。红外光发射装置对发射光源进行调制;接收装置将接收到的散射光强通过传感器转换为微弱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应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对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将交流弱信号处理成幅度合适的直流电平;控制模块以ARM Cotex-M3内核架构的微处理器为核心,实现光源调制、数字移相、数值计算、实时时钟、总线驱动、数据存储、温度监测等系统控制功能。预警数据输出模块实现了串行总线、RF无线射频和GPRS网络三种预警数据输出;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并...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系统样机正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J]. 夏均忠,刘远宏,冷永刚,葛纪桃.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03)
[2]能见度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J]. 邢向楠,崔岩梅,张富根,谢邦力. 计测技术. 2010(05)
[3]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测量误差的理论分析[J]. 李浩,孙学金.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9(06)
[4]单片机系统中的软件抗干扰技术[J]. 孙云娟,熊娟. 山西电子技术. 2009(06)
[5]基于GPRS的嵌入式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设计[J]. 郭启军,张浩然,姜彬.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12)
[6]基于ARM Cortex-M3内核微控制器的智能型重锤式料位检测系统[J]. 陈文凯,张根宝,张震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11)
[7]基于ARM的GPRS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计[J]. 黄强,陶正苏,宋浩,黄斌. 电子器件. 2008(04)
[8]基于ARM平台及LM75的温度多点监测模块设计[J]. 朱周春,祝诗平. 农机化研究. 2007(09)
[9]微弱光信号前置放大电路设计[J]. 李远明,陈文涛.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7(08)
[10]单片机应用系统常见问题分析[J]. 张桂香,张惠敏. 仪表技术. 2007(07)
博士论文
[1]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冯民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ARM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设计[D]. 于春霞.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检测及预警系统[D]. 梁平.重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40726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系统样机正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J]. 夏均忠,刘远宏,冷永刚,葛纪桃.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03)
[2]能见度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J]. 邢向楠,崔岩梅,张富根,谢邦力. 计测技术. 2010(05)
[3]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测量误差的理论分析[J]. 李浩,孙学金.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9(06)
[4]单片机系统中的软件抗干扰技术[J]. 孙云娟,熊娟. 山西电子技术. 2009(06)
[5]基于GPRS的嵌入式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设计[J]. 郭启军,张浩然,姜彬.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12)
[6]基于ARM Cortex-M3内核微控制器的智能型重锤式料位检测系统[J]. 陈文凯,张根宝,张震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11)
[7]基于ARM的GPRS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计[J]. 黄强,陶正苏,宋浩,黄斌. 电子器件. 2008(04)
[8]基于ARM平台及LM75的温度多点监测模块设计[J]. 朱周春,祝诗平. 农机化研究. 2007(09)
[9]微弱光信号前置放大电路设计[J]. 李远明,陈文涛.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7(08)
[10]单片机应用系统常见问题分析[J]. 张桂香,张惠敏. 仪表技术. 2007(07)
博士论文
[1]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冯民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ARM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设计[D]. 于春霞.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检测及预警系统[D]. 梁平.重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40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4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