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气环流异常对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及表面温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17 03:24
次季节到季节尺度的气候预测特别是与洪涝相关的降水预测是短期气候预测中的难点。最近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春季陆地表面温度(LST)及积雪等陆面过程作为新的预报因子,可以帮助提升对下游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春季积雪、表面温度及与大气环流的联系对理解高原的陆气相互作用及提高次季节至季节尺度的气候预测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站点观测及卫星反演的高原积雪资料、表面温度资料、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动力诊断等研究手段,在分析了高原积雪等陆面要素的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春季陆地表面温度与冬春积雪及前期大气环流的联系,发现了中高纬环流——高原积雪——高原LST之间的联系与机制,探讨了引起高原春季地温及积雪异常的大气环流型与海冰、海表温度等外部强迫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青藏高原的雪季为十月至次年五月,其中十月至次年一二月为积雪增加的季节,二月至五月为减少的季节。在空间上,高原积雪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西北部及南部边缘地区,冬季气候态积雪日数约为10-15天/月,同时这些区域也是高原积雪年际变率较大的区域,其标准差通常可达气候态的...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丨:1973-2014年靑藏卨原积雪覆盖率气候平均态及逐《变化W:??其中蓝色方柱为气候态枳盖率,橙色实线为枳1拟盖书变化曲线??
-10.00%??月份??图3-丨:1973-2014年靑藏卨原积雪覆盖率气候平均态及逐《变化W:??其中蓝色方柱为气候态枳盖率,橙色实线为枳1拟盖书变化曲线??我们首先分析青藏高原积雪的整体概况。图3-1足1973-2014年NOAA-??CDR?雪覆盖资料计算的青藏高原积雪溃盖率气候态,其中蓝色柱表??示高原不同月份积雪沿盖率的气候平均态,橙色实线为气候态的变化W??(即九月的值为气候态九月减八月所得)。从图中可以明显n到,im高原一??
图3-3M973-2014年W藏卨原台站观测丨彳平均积1深度气候态??黑色实心圆点为站点地现位肾??从积雪日数分布图(图3-2)来矜,青藏高原上积雪日数最多的区域足卨??原中东部以及高原南部边缘,此外高原西北部也足积雪集中分布的区域,m由??于测站太少因此在此不做展示。而高原总体的枳雪日数并不大,在积雪M多??的一月至三月,高原中东部和南部边缘平均积'I日数在10-15天/月,局部站??点可以达到20天/月以上,其次是高原东北部,平均在6-8天/)j,枳1最少??的是高原东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W底斯山脉N的狭长地带,积古丨丨数不到4??天/月。积雪日数最少的六至九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Late-spring Circulation and Diabatic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ssociated with Indian Ocean Forcing[J]. Yu ZHAO,Anmin DUAN,Guoxiong W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08)
[2]青藏高原和落基山对气旋的动力影响[J]. 盛华,陶诗言. 气象学报. 1988(02)
[3]大地形对青藏高原夏季低层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J]. 朱抱真,骆美霞. 科学通报. 1985(13)
[4]青藏高原对东亚纬向型环流形成的动力作用[J]. 骆美霞,朱抱真,张学洪. 大气科学. 1983(02)
[5]海陆地形对夏季温度场的影响[J]. 高由禧,李慈,袁福茂,杨秀华,雍晓春. 高原气象. 1982(04)
[6]青藏高原及其紧邻地区夏季环流的若干特征[J]. 叶笃正,高由禧,陈乾. 大气科学. 1977(04)
[7]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J]. 叶笃正,张捷迁. 中国科学. 1974(03)
[8]西藏高原的季风现象[J]. 徐淑英,高由禧. 地理学报. 1962(02)
[9]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J]. 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 气象学报. 1957(02)
[10]西藏高原对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天气的影响[J]. 叶笃正,顾震潮. 科学通报. 1955(06)
本文编号:3142715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丨:1973-2014年靑藏卨原积雪覆盖率气候平均态及逐《变化W:??其中蓝色方柱为气候态枳盖率,橙色实线为枳1拟盖书变化曲线??
-10.00%??月份??图3-丨:1973-2014年靑藏卨原积雪覆盖率气候平均态及逐《变化W:??其中蓝色方柱为气候态枳盖率,橙色实线为枳1拟盖书变化曲线??我们首先分析青藏高原积雪的整体概况。图3-1足1973-2014年NOAA-??CDR?雪覆盖资料计算的青藏高原积雪溃盖率气候态,其中蓝色柱表??示高原不同月份积雪沿盖率的气候平均态,橙色实线为气候态的变化W??(即九月的值为气候态九月减八月所得)。从图中可以明显n到,im高原一??
图3-3M973-2014年W藏卨原台站观测丨彳平均积1深度气候态??黑色实心圆点为站点地现位肾??从积雪日数分布图(图3-2)来矜,青藏高原上积雪日数最多的区域足卨??原中东部以及高原南部边缘,此外高原西北部也足积雪集中分布的区域,m由??于测站太少因此在此不做展示。而高原总体的枳雪日数并不大,在积雪M多??的一月至三月,高原中东部和南部边缘平均积'I日数在10-15天/月,局部站??点可以达到20天/月以上,其次是高原东北部,平均在6-8天/)j,枳1最少??的是高原东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W底斯山脉N的狭长地带,积古丨丨数不到4??天/月。积雪日数最少的六至九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Late-spring Circulation and Diabatic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ssociated with Indian Ocean Forcing[J]. Yu ZHAO,Anmin DUAN,Guoxiong W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08)
[2]青藏高原和落基山对气旋的动力影响[J]. 盛华,陶诗言. 气象学报. 1988(02)
[3]大地形对青藏高原夏季低层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J]. 朱抱真,骆美霞. 科学通报. 1985(13)
[4]青藏高原对东亚纬向型环流形成的动力作用[J]. 骆美霞,朱抱真,张学洪. 大气科学. 1983(02)
[5]海陆地形对夏季温度场的影响[J]. 高由禧,李慈,袁福茂,杨秀华,雍晓春. 高原气象. 1982(04)
[6]青藏高原及其紧邻地区夏季环流的若干特征[J]. 叶笃正,高由禧,陈乾. 大气科学. 1977(04)
[7]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J]. 叶笃正,张捷迁. 中国科学. 1974(03)
[8]西藏高原的季风现象[J]. 徐淑英,高由禧. 地理学报. 1962(02)
[9]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J]. 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 气象学报. 1957(02)
[10]西藏高原对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天气的影响[J]. 叶笃正,顾震潮. 科学通报. 1955(06)
本文编号:314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4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