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沿海暴雨东风波与南海及西太平洋低纬SST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6:15
东风波是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气流中的槽或者是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区域,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影响我国的东风波主要生成于西太平洋或者近海区域,随后向西传播影响到我国华南、东南沿海甚至是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单纯的东风波会带来对流性降水,而在西南季风、台风等的配合下则能造成更为持久的强降水。东风波结构复杂多变,传播路径也不尽相同,一直是天气预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通过对1999-2013年夏季7-9月的东风波过程进行统计分类、合成分析、诊断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华南沿海,造成沿海地区暴雨不同类型的东风波热力、动力结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与相关海域SST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得出一下结论:(1)根据东风波移动路径及生成源地的不同,影响我国华南沿海的中低层东风波以及深厚东风波可分为三类:偏南路径东风波、西行东风波以及近海东风波。(2)三类东风波大尺度环流形势不同:偏南路径东风波以及近海东风波过程中南亚高压及副高的强度均偏弱,副高脊线位置偏南。西行东风波过程中南亚高压强度较强,中心温度偏高,副高脊线位置偏北。(3)正涡度和垂直螺旋度对于东风波的位置与强度均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正涡度最...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东风波经典模型
1.2 国内外东风波研究
1.2.1 东风波分类研究
1.2.2 东风波成因研究
1.2.3 东风波结构研究
1.2.4 东风波强降水研究
1.2.5 SST与热带低值系统关系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所用资料
2.2 方法与原理
2.2.1 合成分析
2.2.2 螺旋度
2.2.3 分层扰动位能
2.2.4 WRF中尺度模式模拟实验
第三章 华南沿海东风波暴雨过程
3.1 华南沿海暴雨东风波统计分类
3.1.1 偏南路径的暴雨东风波过程
3.1.2 偏东南路径暴雨东风波过程
3.2 暴雨东风波过程中SST特征
3.2.1 偏南路径的暴雨东风波过程南海SST特征
3.2.2 西行路径暴雨东风波过程西太平洋SST特征
3.3 东风波分类合成的关键时刻的选取
3.4 华南沿海东风波强度特征
3.4.1 东风波强度
3.4.2 东风波强度垂直特征
3.5 华南沿海东风波平均合成结构特征
3.5.1 偏南路径东风波
3.5.2 西行东风波
3.5.3 近海东风波
3.5.4 三类东风波结构的异同
3.6 典型个例特征
3.6.1 西行东风波:2001年8月1~4日
3.6.2 近海东风波:2009年9月28日-30日
3.6.3 偏南路径东风波:2004年7月14日-16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风波动力结构与环境影响系统
4.1 东风波动力结构
4.1.1 涡度散度特征
4.1.2 垂直运动
4.1.3 螺旋度诊断分析
4.2 暴雨东风波三个关键海区的海温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风波热力结构与环境湿度影响
5.1 东风波的热力结构
5.1.1 垂直热力结构
5.1.2 假相当位温分析
5.2 扰动位能
5.3 东风波环境水汽输送
5.3.1 水汽通量合成分析
5.3.2 东风波典型个例水汽分析
5.4 SST分布与东风波水汽中心的对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东风波与海温影响的数值模拟
6.1 WRF模式与模拟方案
6.1.1 WRF中尺度模式介绍
6.1.2 WRF模拟方案设计
6.2 典型华南沿海东风波模拟
6.2.1 环流场特征
6.2.2 降水特征
6.2.3 东风波结构特征
6.3 海温变化与东风波关系研究
6.3.1 SST与东风波配置关系
6.3.2 SST升温对东风波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东风波暴雨的动力因子预报研究[J]. 吴贤笃,冉令坤,李娜,王勇. 高原气象. 2013(05)
[2]分层扰动位能理论及其应用——以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为例[J]. 汪雷,李建平,丁瑞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3]源自东风波台风“灿都”发展过程的结构特征分析[J]. 卢山,邓文剑.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1)
[4]东风波引起的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钟佳李,王炳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2(04)
[5]影响肇庆地区两次东风波结构与雨带变化的分析[J]. 黄天文,陈辛动,焦飞,何华庆. 广东气象. 2012(04)
[6]大气分层扰动位能控制方程及其应用——南海夏季风活动的能量收支[J]. 汪雷,李建平,郭彦. 大气科学. 2012(04)
[7]2010年后汛期一次东风波雷雨大风天气分析[J]. 何云燕,林确略,杨礼林,刘金裕,甘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
[8]台风Sinlaku(2008)生成过程环境场分析[J]. 杨蜀都,方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9]局地大气能量有效性中的表面扰动位能特征[J]. 高丽,李建平. 气象学报. 2011(04)
[10]一次东风波引起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夏秋萍,张滨. 海洋预报. 2011(03)
本文编号:3194098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东风波经典模型
1.2 国内外东风波研究
1.2.1 东风波分类研究
1.2.2 东风波成因研究
1.2.3 东风波结构研究
1.2.4 东风波强降水研究
1.2.5 SST与热带低值系统关系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所用资料
2.2 方法与原理
2.2.1 合成分析
2.2.2 螺旋度
2.2.3 分层扰动位能
2.2.4 WRF中尺度模式模拟实验
第三章 华南沿海东风波暴雨过程
3.1 华南沿海暴雨东风波统计分类
3.1.1 偏南路径的暴雨东风波过程
3.1.2 偏东南路径暴雨东风波过程
3.2 暴雨东风波过程中SST特征
3.2.1 偏南路径的暴雨东风波过程南海SST特征
3.2.2 西行路径暴雨东风波过程西太平洋SST特征
3.3 东风波分类合成的关键时刻的选取
3.4 华南沿海东风波强度特征
3.4.1 东风波强度
3.4.2 东风波强度垂直特征
3.5 华南沿海东风波平均合成结构特征
3.5.1 偏南路径东风波
3.5.2 西行东风波
3.5.3 近海东风波
3.5.4 三类东风波结构的异同
3.6 典型个例特征
3.6.1 西行东风波:2001年8月1~4日
3.6.2 近海东风波:2009年9月28日-30日
3.6.3 偏南路径东风波:2004年7月14日-16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风波动力结构与环境影响系统
4.1 东风波动力结构
4.1.1 涡度散度特征
4.1.2 垂直运动
4.1.3 螺旋度诊断分析
4.2 暴雨东风波三个关键海区的海温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风波热力结构与环境湿度影响
5.1 东风波的热力结构
5.1.1 垂直热力结构
5.1.2 假相当位温分析
5.2 扰动位能
5.3 东风波环境水汽输送
5.3.1 水汽通量合成分析
5.3.2 东风波典型个例水汽分析
5.4 SST分布与东风波水汽中心的对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东风波与海温影响的数值模拟
6.1 WRF模式与模拟方案
6.1.1 WRF中尺度模式介绍
6.1.2 WRF模拟方案设计
6.2 典型华南沿海东风波模拟
6.2.1 环流场特征
6.2.2 降水特征
6.2.3 东风波结构特征
6.3 海温变化与东风波关系研究
6.3.1 SST与东风波配置关系
6.3.2 SST升温对东风波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东风波暴雨的动力因子预报研究[J]. 吴贤笃,冉令坤,李娜,王勇. 高原气象. 2013(05)
[2]分层扰动位能理论及其应用——以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为例[J]. 汪雷,李建平,丁瑞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3]源自东风波台风“灿都”发展过程的结构特征分析[J]. 卢山,邓文剑.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1)
[4]东风波引起的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钟佳李,王炳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2(04)
[5]影响肇庆地区两次东风波结构与雨带变化的分析[J]. 黄天文,陈辛动,焦飞,何华庆. 广东气象. 2012(04)
[6]大气分层扰动位能控制方程及其应用——南海夏季风活动的能量收支[J]. 汪雷,李建平,郭彦. 大气科学. 2012(04)
[7]2010年后汛期一次东风波雷雨大风天气分析[J]. 何云燕,林确略,杨礼林,刘金裕,甘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
[8]台风Sinlaku(2008)生成过程环境场分析[J]. 杨蜀都,方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9]局地大气能量有效性中的表面扰动位能特征[J]. 高丽,李建平. 气象学报. 2011(04)
[10]一次东风波引起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夏秋萍,张滨. 海洋预报. 2011(03)
本文编号:3194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9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