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方法在上海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估算中的适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6 21:17
基于上海市奉贤、青浦和宝山三座梯度观测铁塔半径1 000 m区域的下垫面粗糙元几何形态参数,使用四种形态学方法(Rt, Ra, Ma, Ka)进行空气动力学参数估算,分析各方法计算结果及其对计算参数的敏感性,并以基于铁塔梯度观测数据的动力学计算方法(Lw)结果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文研究区域内,形态学方法与动力学方法计算结果在数值和分布趋势上都有差异。其中,形态学方法的零平面位移显著小于动力学方法,Ka方法结果最大,与动力学方法也最为接近;动力学与形态学方法的粗糙度差异相对较小,Ma和Ka与动力学方法结果较为接近。(2)通过对四种形态学方法对计算参数的敏感性的对比,Ka方法对建筑高度及其变化率、建筑排列方式等最敏感。首先,Ka方法计算结果与zH max、σH和z H的相关性均较高,其中zd对建筑高度的非均匀分布更敏感,z0则与zH的相关关系更显著。其次,在本文研究区域中,Ka方法随λF和λP变化最显著,即对建筑排列方式最敏感。(3)通过与动力学方法的对比,认为Ka方法的方案一最适用于以本文研究区域为代表的、上海典型城市下垫面的动力学参数估算。此外,在观测资料、形态学...
【文章来源】:暴雨灾害. 2020,39(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资料来源
1.1 研究区域
1.2 数据说明和质量控制
2 空气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2.1 动力学方法
2.2 形态学计算方法
2.3 对比检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形态学参数分布情况
3.2 零平面位移分布情况
3.3 粗糙度分布情况
4 形态学方法适用性分析
4.1 平均建筑高度、最大建筑高度和建筑高度标准差的敏感性
4.2 迎风面积系数和顶面积系数的敏感性
4.3 形态学方法与动力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5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特大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特征参数的计算与分析研究[J]. 唐玉琪,谈建国,GRIMMOND C S B,常远勇,敖翔宇.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4)
[2]GRAPES模式中不同陆面方案对新疆一次强降水事件的模拟[J]. 琚陈相,李淑娟,于晓晶,李曼.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06)
[3]河西地区两种计算粗糙度方法的差异性[J]. 张文煜,刘欣,张宇,左洪超,韩婷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4]陆面参数随机扰动对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分析[J]. 熊仕焱,曾新民,刘金波,吴志皇. 暴雨灾害. 2010(02)
[5]河西走廊下垫面粗糙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差异性分析[J]. 胡文超,张文煜,张宇,郭振海,刘欣. 高原气象. 2010(01)
[6]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非均一下垫面粗糙度分析[J]. 张文煜,张宇,陆晓静,郭振海,王晓妍. 高原气象. 2009(04)
[7]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对中国暴雨影响研究的进展[J]. 赵鸣. 暴雨灾害. 2008(02)
[8]几种典型地表粗糙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 周艳莲,孙晓敏,朱治林,温学发,田静,张仁华. 地理研究. 2007(05)
[9]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物理与实践意义[J]. 刘小平,董治宝. 中国沙漠. 2003(04)
[10]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J]. 高志球,卞林根,逯昌贵,陆龙骅,王金星,汪瑛. 应用气象学报. 2002(S1)
硕士论文
[1]不同下垫面类型动力学粗糙度与热力学粗糙度的研究[D]. 鞠英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7081
【文章来源】:暴雨灾害. 2020,39(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资料来源
1.1 研究区域
1.2 数据说明和质量控制
2 空气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2.1 动力学方法
2.2 形态学计算方法
2.3 对比检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形态学参数分布情况
3.2 零平面位移分布情况
3.3 粗糙度分布情况
4 形态学方法适用性分析
4.1 平均建筑高度、最大建筑高度和建筑高度标准差的敏感性
4.2 迎风面积系数和顶面积系数的敏感性
4.3 形态学方法与动力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5 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特大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特征参数的计算与分析研究[J]. 唐玉琪,谈建国,GRIMMOND C S B,常远勇,敖翔宇.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4)
[2]GRAPES模式中不同陆面方案对新疆一次强降水事件的模拟[J]. 琚陈相,李淑娟,于晓晶,李曼.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06)
[3]河西地区两种计算粗糙度方法的差异性[J]. 张文煜,刘欣,张宇,左洪超,韩婷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4]陆面参数随机扰动对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分析[J]. 熊仕焱,曾新民,刘金波,吴志皇. 暴雨灾害. 2010(02)
[5]河西走廊下垫面粗糙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差异性分析[J]. 胡文超,张文煜,张宇,郭振海,刘欣. 高原气象. 2010(01)
[6]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非均一下垫面粗糙度分析[J]. 张文煜,张宇,陆晓静,郭振海,王晓妍. 高原气象. 2009(04)
[7]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对中国暴雨影响研究的进展[J]. 赵鸣. 暴雨灾害. 2008(02)
[8]几种典型地表粗糙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 周艳莲,孙晓敏,朱治林,温学发,田静,张仁华. 地理研究. 2007(05)
[9]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物理与实践意义[J]. 刘小平,董治宝. 中国沙漠. 2003(04)
[10]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J]. 高志球,卞林根,逯昌贵,陆龙骅,王金星,汪瑛. 应用气象学报. 2002(S1)
硕士论文
[1]不同下垫面类型动力学粗糙度与热力学粗糙度的研究[D]. 鞠英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7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0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