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东北和江淮地区闪电与雷暴相关参数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10:45
  本文东北地区指纬度为45°N-55°N,经度为110°E-125°E之间的区域,属于较高纬度地区;而江淮则指纬度为28°N-36°N,经度为114°E-121°E之间的区域,属于中低纬度地区。论文首先利用中国科学技术雷达遥感研究组自主发展VLF/LF闪电探测系统在东北地区的闪电观测数据,并结合位于东北加格达奇的气象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CEP/CPC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or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东北地区2009-2010年夏季的雷暴和闪电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继而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VIRS、微波图像仪和闪电成像仪(LIS)综合探测结果对江淮地区2012年夏季的雷暴和闪电特征进行分析。论文主要针对闪电和雷暴相关参数的个例分析和统计,并利用不同纬度的观测结果对闪电在不同区域的特征以及与雷暴对流活动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东北地区的闪电主要发生在回波≥40dBz的区域,有闪电发生的雷暴的30dBz...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北和江淮地区闪电与雷暴相关参数的关系研究


东北地区实验观测站点的组网以及观测设备/1;?意图(吕凡超博L-论文,2013)

云顶温度,雷达回波,雷暴,平面位置


图3. 6 2010年8月19日雷暴过程的雷达回波PPI (平面位置)图示和云顶温度分别与闪电的叠加图(其中雷达图的扫描仰角1.5。,图中“X’’表示卫星观测时刻±i5iTiin内的闪电,在卫星云图中,“A”代表加格达奇雷达站的位置,圆圈内的区域代表雷达的扫描范围)

云图,闪电频数,雷达回波,最大高度


闪电频数为4.6 fl/min;从云图上看(图e2),闪电的位置较分散,散落在对流云中。以上可以看出闪电与雷达回波区的对应良好,基本上发生在强回波区及其周围,闪电基本分布在云顶温度低于230k的区域。3.2.2.2闪电的时间演变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 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张博凯,尚可政,王式功.  高原气象. 2013(05)
[2]中国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时空分布特征[J]. 方丽娟,于学泉,王元,王承伟,王永波,陈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03)
[3]东北地区两次雷暴中NBE的活动特征观测[J]. 吕凡超,祝宝友,马明,魏凌翔,马冬.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5)
[4]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地闪与雷达回波关系的研究[J]. 吴学珂,袁铁,刘冬霞,冯桂力.  高原气象. 2013(02)
[5]沿海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闪电活动及降水结构[J]. 孙战奇,周筠珺,冯桂力,苏科学,王延东.  气象科学. 2013(04)
[6]夏季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其天气学特征的统计分析[J]. 尤伟,臧增亮,潘晓滨,李毅,安成,李安泰.  高原气象. 2012(06)
[7]一次强对流活动中雷电与降水廓线特征研究[J]. 马明,林锦冰,傅云飞.  气象学报. 2012(04)
[8]我国地闪活动和降水关系的区域差异[J]. 郑栋,但建茹,张义军,吴超,曾昌军.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4)
[9]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夏季亚洲对流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气候特征[J]. 傅云飞,曹爱琴,李天奕,冯沙,郑媛媛,刘勇,张爱民.  气象学报. 2012(03)
[10]雷暴探测研究的进展[J]. 陈洪滨,朱彦良.  大气科学. 2012(02)

博士论文
[1]东北和江淮地区NBE的多站观测与对比研究[D]. 吕凡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79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79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