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
发布时间:2021-07-16 20:04
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来强对流天气研究和业务进展做了阐述,主要包括强对流系统产生的环境背景和主要组织形态,以及具体强对流天气的有利环境条件、触发机制、卫星云图特征、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及预报、预警技术等诸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学者对强对流以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以及通过雷达和卫星观测到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都已有了明确认识,研究了对流系统的多种触发机制,深入认识了超级单体、飑线等对流系统的环境条件、组织结构特征和维持机制,了解了中国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和气候分布特征,获得了强冰雹、龙卷、下击暴流和雷暴大风等的雷达、卫星和闪电等的多尺度观测特征、形成机制和现场灾害调查特征,发展了各类强对流天气识别、监测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配料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等的预报、预警技术等。因此,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气象学报. 2020,7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28 页
【部分图文】:
2015年4月28日中央气象台强对流天气分类监测和预报产品(a.28日14时—29日02时12 h强对流天气监测,b.28日06时发布的当日08—20时雷暴与雷暴大风或冰雹预报)
图1 2015年4月28日中央气象台强对流天气分类监测和预报产品(a.28日14时—29日02时12 h强对流天气监测,b.28日06时发布的当日08—20时雷暴与雷暴大风或冰雹预报)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龙卷灾害现场调查及其所揭示的龙卷演变过程[J]. 张涛,关良,郑永光,陈传雷,才奎志,李得勤,崔胜权,吴云,张小玲,杨波,蓝渝. 气象. 2020(05)
[2]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EF4级强龙卷形成条件、演变特征和机理[J]. 郑永光,蓝渝,曹艳察,张小玲,陈传雷,朱文剑,张小雯,关良,盛杰,唐文苑,周晓敏,杨波,张涛,方翀. 气象. 2020(05)
[3]一次黄海之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多尺度结构特征观测研究[J]. 吴芳芳,俞小鼎,王慧,商建,周文君. 气象学报. 2019(05)
[4]Forecast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vective Weather: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J]. Kanghui ZHOU,Yongguang ZHENG,Bo LI,Wansheng DONG,Xiaoling ZH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9(05)
[5]1804号台风“艾云尼”龙卷分析[J]. 黄先香,俞小鼎,炎利军,王硕甫,李兆明. 气象学报. 2019(04)
[6]热带一次致灾龙卷形成物理过程研究[J]. 王秀明,俞小鼎. 气象学报. 2019(03)
[7]2017年北京北部一次罕见强弓状飑线过程演变和机理[J]. 罗琪,郑永光,陈敏. 气象学报. 2019(03)
[8]极端雷暴大风的环境参量特征[J]. 马淑萍,王秀明,俞小鼎.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3)
[9]湖北三类组织形态强对流系统造成的地面强对流大风特征[J]. 郭英莲,孙继松. 大气科学. 2019(03)
[10]冷涡底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J]. 公衍铎,郑永光,罗琪. 气象. 2019(04)
本文编号:3287671
【文章来源】:气象学报. 2020,7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28 页
【部分图文】:
2015年4月28日中央气象台强对流天气分类监测和预报产品(a.28日14时—29日02时12 h强对流天气监测,b.28日06时发布的当日08—20时雷暴与雷暴大风或冰雹预报)
图1 2015年4月28日中央气象台强对流天气分类监测和预报产品(a.28日14时—29日02时12 h强对流天气监测,b.28日06时发布的当日08—20时雷暴与雷暴大风或冰雹预报)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龙卷灾害现场调查及其所揭示的龙卷演变过程[J]. 张涛,关良,郑永光,陈传雷,才奎志,李得勤,崔胜权,吴云,张小玲,杨波,蓝渝. 气象. 2020(05)
[2]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EF4级强龙卷形成条件、演变特征和机理[J]. 郑永光,蓝渝,曹艳察,张小玲,陈传雷,朱文剑,张小雯,关良,盛杰,唐文苑,周晓敏,杨波,张涛,方翀. 气象. 2020(05)
[3]一次黄海之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多尺度结构特征观测研究[J]. 吴芳芳,俞小鼎,王慧,商建,周文君. 气象学报. 2019(05)
[4]Forecast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vective Weather: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J]. Kanghui ZHOU,Yongguang ZHENG,Bo LI,Wansheng DONG,Xiaoling ZH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9(05)
[5]1804号台风“艾云尼”龙卷分析[J]. 黄先香,俞小鼎,炎利军,王硕甫,李兆明. 气象学报. 2019(04)
[6]热带一次致灾龙卷形成物理过程研究[J]. 王秀明,俞小鼎. 气象学报. 2019(03)
[7]2017年北京北部一次罕见强弓状飑线过程演变和机理[J]. 罗琪,郑永光,陈敏. 气象学报. 2019(03)
[8]极端雷暴大风的环境参量特征[J]. 马淑萍,王秀明,俞小鼎.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3)
[9]湖北三类组织形态强对流系统造成的地面强对流大风特征[J]. 郭英莲,孙继松. 大气科学. 2019(03)
[10]冷涡底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J]. 公衍铎,郑永光,罗琪. 气象. 2019(04)
本文编号:3287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8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