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1-07-26 20:18
基于1961~2019年海南省北部澄迈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显示,近59年海南省北部年高温日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上升趋势,2011~2019年代最多;年代际高温过程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年代际阶段不一致;中等高温和强高温过程的变化趋势与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温日数、年高温过程、中等高温过程和强高温过程次数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6.0 d/10 a、0.77次/10 a、0.55次/10 a和0.32次/10 a。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最早出现高温的时间为2019年2月8日,最晚结束高温的时间为1997年11月25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为23 d,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大于10 d的年份有27年。研究结果对澄迈经济农作物种植调整和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热带农业科学. 2020,40(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澄迈县高温日数和高温过程年代际变化图
高温过程为持续的一段时间,经常持续数月,故无法分析月份和季节的高温过程。表3为澄迈县月份、季高温日数变化情况。由表3可见,(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5~7月,为9.5~10.2 d,其次是4月和8月,11月至次年1月高温日数几乎为0。2~9月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其中,6月和9月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每10年上升1.9和0.4 d;4月、5月和8月呈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2)四季高温日数为0~25.0 d,从高到底分别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冬季高温日数为0,即无高温天气。春、夏和秋季高温日数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每10年上升2.0、3.4和0.4 d。2.5 高温天气过程及其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J]. 吕晓敏,周广胜. 应用气象学报. 2018(04)
[2]近50年海南岛高温日数和热浪的气候特征[J]. 邢彩盈,张京红,吴胜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2)
[3]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区域性高温天气的极端性分析[J]. 唐恬,金荣花,彭相瑜,牛若芸. 气象. 2014(10)
[4]1961—2010年广东省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许薇,汤强,陈欢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06)
[5]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Ⅸ.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双季稻高低温灾害风险及其产量影响[J]. 李勇,杨晓光,叶清,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9)
[6]全球变暖背景下广东省近60年来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黄强,陈子,刘占明. 热带地理. 2012(03)
[7]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郑有飞,丁雪松,吴荣军,尹继福.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2)
[8]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许遐祯,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 生态学杂志. 2011(12)
[9]高温环境热应激研究进展[J]. 朱童,詹剑华. 职业与健康. 2010(09)
[10]1956—2006年中国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J]. 高荣,王凌,高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3)
硕士论文
[1]气候变化对重庆地区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 冯成.重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04295
【文章来源】:热带农业科学. 2020,40(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澄迈县高温日数和高温过程年代际变化图
高温过程为持续的一段时间,经常持续数月,故无法分析月份和季节的高温过程。表3为澄迈县月份、季高温日数变化情况。由表3可见,(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5~7月,为9.5~10.2 d,其次是4月和8月,11月至次年1月高温日数几乎为0。2~9月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其中,6月和9月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每10年上升1.9和0.4 d;4月、5月和8月呈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2)四季高温日数为0~25.0 d,从高到底分别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冬季高温日数为0,即无高温天气。春、夏和秋季高温日数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每10年上升2.0、3.4和0.4 d。2.5 高温天气过程及其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J]. 吕晓敏,周广胜. 应用气象学报. 2018(04)
[2]近50年海南岛高温日数和热浪的气候特征[J]. 邢彩盈,张京红,吴胜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2)
[3]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区域性高温天气的极端性分析[J]. 唐恬,金荣花,彭相瑜,牛若芸. 气象. 2014(10)
[4]1961—2010年广东省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许薇,汤强,陈欢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06)
[5]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Ⅸ.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双季稻高低温灾害风险及其产量影响[J]. 李勇,杨晓光,叶清,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9)
[6]全球变暖背景下广东省近60年来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黄强,陈子,刘占明. 热带地理. 2012(03)
[7]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郑有飞,丁雪松,吴荣军,尹继福.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2)
[8]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许遐祯,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 生态学杂志. 2011(12)
[9]高温环境热应激研究进展[J]. 朱童,詹剑华. 职业与健康. 2010(09)
[10]1956—2006年中国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J]. 高荣,王凌,高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3)
硕士论文
[1]气候变化对重庆地区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 冯成.重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04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0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