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半干旱地区夏季能量水分传输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7 23:18
利用2015年8月锦州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分析东北半干旱地区夏季能量水分传输过程。结果表明:锦州地区8月两次降水过程对近地面气象要素造成的差异较为明显。锦州站2 m气温和比湿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较深层土壤升温与浅层土壤升温相比存在滞后效应。8月锦州站的CO2通量平均值为-0.17 mg/(m2·s),表现为"碳汇"。陆—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主要依赖于水汽相变所传输的能量。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趋势大致为"U"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平均值分别为71.9、29.7 W/m2。强烈的向下短波辐射使土壤和地表增温,同期降水量也偏少,是2015年夏季该地区出现的干旱的主要原因。能量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考虑能量平衡时,考虑土壤热储量情况下的能量闭合率比不考虑时高2%~3%,夜间数据可以忽略。云量的增多会降低能量闭合程度。
【文章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14(03)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5年8月3—22日锦州站近地面气象要素和土壤温湿度变化
3.1 辐射通量变化观测分析通过分析辐射观测资料看出,向下短波辐射的日变化曲线为明显的单峰型(图3)。向下短波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晴朗天气条件下,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向下短波辐射也随之增大。一般在11—12时达到峰值,之后随太阳高度角减小而减小。观测期内向下短波辐射最大峰值为988.5W/m2,峰值的平均值为835.1 W/m2。同时向下短波辐射也受云量、天气过程等影响,向下短波辐射的峰值也存在一些较小值。例如19日天气条件为阵雨,向下短波辐射峰值仅为528.9 W/m2。向上短波辐射日变化曲线也为单峰型,与向下短波辐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向上短波辐射峰值变化范围为81.7~132.3 W/m2。
向上长波辐射的变化范围为390.9~550.1 W/m2,向下长波辐射变化范围为332.6~461.7 W/m2。向上长波辐射主要受地表温度影响,白天随着地表持续吸收太阳直接辐射,地表温度持续上升,向上长波辐射逐渐增加。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向上长波辐射在每日15时左右达到峰值,在阴雨天气条件下,由于降水过程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向上长波辐射达到峰值的时刻会受到影响。例如,8月19日的向上长波辐射在11时达到峰值,为494.9 W/m2。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向上长波辐射的日变化曲线也有一个明显的单峰,但是由于向下长波辐射受云量、大气层温度、大气层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向下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并没有一个较好趋势。3.2 地表能量通量变化观测分析
本文编号:3348701
【文章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14(03)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5年8月3—22日锦州站近地面气象要素和土壤温湿度变化
3.1 辐射通量变化观测分析通过分析辐射观测资料看出,向下短波辐射的日变化曲线为明显的单峰型(图3)。向下短波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晴朗天气条件下,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向下短波辐射也随之增大。一般在11—12时达到峰值,之后随太阳高度角减小而减小。观测期内向下短波辐射最大峰值为988.5W/m2,峰值的平均值为835.1 W/m2。同时向下短波辐射也受云量、天气过程等影响,向下短波辐射的峰值也存在一些较小值。例如19日天气条件为阵雨,向下短波辐射峰值仅为528.9 W/m2。向上短波辐射日变化曲线也为单峰型,与向下短波辐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向上短波辐射峰值变化范围为81.7~132.3 W/m2。
向上长波辐射的变化范围为390.9~550.1 W/m2,向下长波辐射变化范围为332.6~461.7 W/m2。向上长波辐射主要受地表温度影响,白天随着地表持续吸收太阳直接辐射,地表温度持续上升,向上长波辐射逐渐增加。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向上长波辐射在每日15时左右达到峰值,在阴雨天气条件下,由于降水过程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向上长波辐射达到峰值的时刻会受到影响。例如,8月19日的向上长波辐射在11时达到峰值,为494.9 W/m2。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向上长波辐射的日变化曲线也有一个明显的单峰,但是由于向下长波辐射受云量、大气层温度、大气层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向下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并没有一个较好趋势。3.2 地表能量通量变化观测分析
本文编号:334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4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