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不同气候类型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4 23:32
以直接研究观测到气候变化对作物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可以为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利用西北地区特干旱(敦煌)、干旱(武威)、半干旱(定西)、半湿润(临夏)、湿润(岷县)5个案例区1981(1986)—2017年地面观测数据,分析气象变化趋势,确定春小麦生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17年间,5个案例区的气候变化模式及其对春小麦物候和产量的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同的。除极端干旱地区出现较暖和较潮湿的趋势,其他地区观测到较暖和较干燥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981(1986)—2017年武威、定西、临夏站春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除武威站外均不显著,其中武威站生育期内≥30℃天数的减少致使武威站近37年来产量增加,而定西站生育期内降水增多、每穗粒数显著增多及不孕小穗数的显著减少致使定西站近32年产量呈增加趋势。预计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和未来降水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春小麦生产。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35)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敦煌站春小麦产量、生育期与≥0℃积温的关系
图1 敦煌站春小麦产量、生育期与≥0℃积温的关系在定西站,春小麦的开花,成熟日期略有提前,相比之下,1986—2017年期间,播种期、拔节期略有延迟,其中播种期延长显著。同样,整个生长阶段缩短2.41 d/10 a(表3)。过去32年的气候变化导致春小麦产量增加了6.69 g/m2·10 a(表4),主要是每穗粒数极显著增加,不孕穗数极显著减少。降水量与生长期(R=0.74,P<0.01)和产量(R=0.39,P<0.05)均呈显著相关,且降水量每上升10 mm,生育期延长1.0天,产量上升7.4 g/m2(图3)。结果表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降水对春小麦的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临夏站近37年来,春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提前2.26 d/10 a(P<0.01)、2.80 d/10 a(P<0.01)。同时,气候变化大大缩短了春小麦生长期,生长期每10年缩短3.04天(P<0.01)(表3)。此外,在研究期间,产量构成要素每穗粒数显著增加(P<0.05),产量也呈增加趋势(表4)。整个生长阶段与日平均温度、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R=-0.42,P<0.05;R=-0.38,P<0.05)。产量与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R=0.42,P<0.05)(表5)。在岷县站,除播种期外,各生育阶段均提前,特别是1987—2004年拔节期、开花期呈明显提前趋势。同样,整个生育期每10年均显著提前8.84天(P<0.01)(表3)。过去18年的气候变化导致当地春小麦产量每10年提高86.25 g/m2,这主要由于不孕穗率的显著降低(P<0.01)(表4)。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最高气温等因素对岷县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也大于临夏站。其中,整个生长期与日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显著负相关,并且降水与生长期具有高度正向显著性,并且降水量对生长期的影响显著高于≥0℃的累积温度(表5,图4)。
本文编号:3360934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35)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敦煌站春小麦产量、生育期与≥0℃积温的关系
图1 敦煌站春小麦产量、生育期与≥0℃积温的关系在定西站,春小麦的开花,成熟日期略有提前,相比之下,1986—2017年期间,播种期、拔节期略有延迟,其中播种期延长显著。同样,整个生长阶段缩短2.41 d/10 a(表3)。过去32年的气候变化导致春小麦产量增加了6.69 g/m2·10 a(表4),主要是每穗粒数极显著增加,不孕穗数极显著减少。降水量与生长期(R=0.74,P<0.01)和产量(R=0.39,P<0.05)均呈显著相关,且降水量每上升10 mm,生育期延长1.0天,产量上升7.4 g/m2(图3)。结果表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降水对春小麦的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临夏站近37年来,春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提前2.26 d/10 a(P<0.01)、2.80 d/10 a(P<0.01)。同时,气候变化大大缩短了春小麦生长期,生长期每10年缩短3.04天(P<0.01)(表3)。此外,在研究期间,产量构成要素每穗粒数显著增加(P<0.05),产量也呈增加趋势(表4)。整个生长阶段与日平均温度、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R=-0.42,P<0.05;R=-0.38,P<0.05)。产量与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R=0.42,P<0.05)(表5)。在岷县站,除播种期外,各生育阶段均提前,特别是1987—2004年拔节期、开花期呈明显提前趋势。同样,整个生育期每10年均显著提前8.84天(P<0.01)(表3)。过去18年的气候变化导致当地春小麦产量每10年提高86.25 g/m2,这主要由于不孕穗率的显著降低(P<0.01)(表4)。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最高气温等因素对岷县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也大于临夏站。其中,整个生长期与日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显著负相关,并且降水与生长期具有高度正向显著性,并且降水量对生长期的影响显著高于≥0℃的累积温度(表5,图4)。
本文编号:3360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6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