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霰对2008年海南秋季持续性强降水模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2 03:06
利用WRF模式对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强降水进行月尺度模拟,并基于WDM6微物理方案研究不同密度霰对强降水模拟及其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霰对降水强度模拟影响较大,LDG(小密度霰)试验海南东部和北部两个降水中心强度减小,HDG(大密度霰)试验东部降水中心强度减小,北部降水强度增大。(2)随着霰密度增大,强降水时期高层霰含量减少,0℃层以下霰含量增多。雨水主要来自霰和雪向雨水的转化,其中霰向雨水转化量最大,对降水贡献最大,并随着霰密度增大霰向雨水转化量增多。(3)随着霰密度增大,暴雨及以下降水范围减小、大暴雨及以上降水范围增大;单位格点降水率增大,大暴雨及以上降水贡献增大。随着降水强度增大,小密度霰收集雨水量增多,霰向雨水净转化量减少,对降水贡献减小;大密度霰融化量明显增多,霰收集雨水量增幅较小,霰向雨水净转化量增大,对降水贡献增大。
【文章来源】:热带气象学报. 2020,36(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海南省国家地面观测站分布图(18站)
海南2008年秋季强降水集中在10月中上旬(图2),有两个强降水过程。第一个过程为10月3—4日,过程平均日雨量60.5 mm;第二个过程为10月12—14日,过程平均日雨量113.8 mm,降水强度较第一个降水过程强。3 试验设计及降水模拟验证
实况降水主要分布在海南东部和北部地区(图3a),降水中心均超过900 mm,CNTL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海南东部沿岸和北部两个强降水中心。将CNTL试验降水插值到18站点进行空间检验,空间相关系数为0.79,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偏差Bias为0.61,CNTL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累计降水空间分布特征,量级较实况略偏小。CNTL试验降水与实况降水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57,通过了0.02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模拟出两个强降水过程的时间变化特征(图4)。图4 CNTL模拟降水和18个观测站平均雨量时间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安致灾短时暴雨中尺度与动力指数特征[J]. 张雅斌,罗慧,赵荣,薛谌彬,冉令坤,高宇星,刘波.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5)
[2]基于偏振雷达的积层混合云降水增雨潜力识别方法研究[J]. 陈羿辰,何晖. 大气科学. 2017(03)
[3]海南岛秋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环流特征分析[J]. 冯文,周玲丽,肖潺,符式红.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4)
[4]登陆台风内降水效率变化对降水增幅影响的分析[J]. 刘继晨,钟玮,刘爽,陆汉城.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2)
[5]区域中尺度模式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特征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 尹金方,王东海,翟国庆.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2)
[6]云微物理过程影响登陆台风结构及降水的数值试验[J]. 花丛,刘奇俊.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6)
[7]南海秋雨气候特征分析[J]. 肖潺,原韦华,李建,宇如聪.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06)
[8]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J]. 马学款,符娇兰,曹殿斌. 气象. 2012(07)
[9]8.19华北暴雨模拟中微物理方案的对比试验[J]. 马严枝,陆昌根,高守亭. 大气科学. 2012(04)
[10]海南“0810”特大暴雨特征分析[J]. 王小坚,吴坤悌.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04)
本文编号:3378178
【文章来源】:热带气象学报. 2020,36(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海南省国家地面观测站分布图(18站)
海南2008年秋季强降水集中在10月中上旬(图2),有两个强降水过程。第一个过程为10月3—4日,过程平均日雨量60.5 mm;第二个过程为10月12—14日,过程平均日雨量113.8 mm,降水强度较第一个降水过程强。3 试验设计及降水模拟验证
实况降水主要分布在海南东部和北部地区(图3a),降水中心均超过900 mm,CNTL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海南东部沿岸和北部两个强降水中心。将CNTL试验降水插值到18站点进行空间检验,空间相关系数为0.79,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偏差Bias为0.61,CNTL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累计降水空间分布特征,量级较实况略偏小。CNTL试验降水与实况降水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57,通过了0.02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模拟出两个强降水过程的时间变化特征(图4)。图4 CNTL模拟降水和18个观测站平均雨量时间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安致灾短时暴雨中尺度与动力指数特征[J]. 张雅斌,罗慧,赵荣,薛谌彬,冉令坤,高宇星,刘波.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5)
[2]基于偏振雷达的积层混合云降水增雨潜力识别方法研究[J]. 陈羿辰,何晖. 大气科学. 2017(03)
[3]海南岛秋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环流特征分析[J]. 冯文,周玲丽,肖潺,符式红.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4)
[4]登陆台风内降水效率变化对降水增幅影响的分析[J]. 刘继晨,钟玮,刘爽,陆汉城.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2)
[5]区域中尺度模式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特征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 尹金方,王东海,翟国庆.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2)
[6]云微物理过程影响登陆台风结构及降水的数值试验[J]. 花丛,刘奇俊.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6)
[7]南海秋雨气候特征分析[J]. 肖潺,原韦华,李建,宇如聪.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06)
[8]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J]. 马学款,符娇兰,曹殿斌. 气象. 2012(07)
[9]8.19华北暴雨模拟中微物理方案的对比试验[J]. 马严枝,陆昌根,高守亭. 大气科学. 2012(04)
[10]海南“0810”特大暴雨特征分析[J]. 王小坚,吴坤悌.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04)
本文编号:3378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7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