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超级晚稻生育进程对气候条件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9-15 20:28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数据分析
1.3.1 观测项目
1.3.2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进程与温光因子关系
2.1.1 生育期长度和温光因子的相关性
2.1.2 不同生育期温光因子理论值
2.2 生育期长度与温光因子关系的综合模拟分析
2.2.1 播种至移栽
2.2.2 移栽至拔节
2.2.3 移栽至抽穗
2.2.4 抽穗至成熟
3 结论与讨论
3.1 生育期长度与温光因子
3.2 生育期长度与温光因子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单产的影响——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 尹朝静,李谷成,范丽霞,高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10)
[2]1992—2012年东北水稻生育期变化分析[J]. 高孟霜,许吟隆,殷红,李阔,李新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05)
[3]基于多因子分析的水稻种植适宜性研究[J]. 李正金,李卫国,李菁,陆一磊.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6)
[4]基于小波分析的水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J]. 李琳琳,王贺然,李晶,宋晓巍,刘青,李雨鸿,王婷,胡春丽,黄岩,张晓月,王莹,张琪,周斌.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02)
[5]海口市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侯伟,杨昌贤,官满元,王立俊,李伟光. 广东农业科学. 2017(08)
[6]海南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王斌,陈小敏,钟曼茜,邹海平,钱昆,刘少军.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3)
[7]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侯雯嘉,耿婷,陈群,陈长青.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1)
[8]基于寒露风时空特征的湖南双季晚稻抽穗扬花安全期分析[J]. 彭莉莉,陆魁东,张超,黄晚华.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2)
[9]潍坊市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 刘艳红,袁静,李晶晶,徐桂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3)
[10]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变化趋势[J]. 叶清,杨晓光,解文娟,李勇,刘子琪,董朝阳,孙爽.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1)
本文编号:3396758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数据分析
1.3.1 观测项目
1.3.2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进程与温光因子关系
2.1.1 生育期长度和温光因子的相关性
2.1.2 不同生育期温光因子理论值
2.2 生育期长度与温光因子关系的综合模拟分析
2.2.1 播种至移栽
2.2.2 移栽至拔节
2.2.3 移栽至抽穗
2.2.4 抽穗至成熟
3 结论与讨论
3.1 生育期长度与温光因子
3.2 生育期长度与温光因子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单产的影响——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 尹朝静,李谷成,范丽霞,高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10)
[2]1992—2012年东北水稻生育期变化分析[J]. 高孟霜,许吟隆,殷红,李阔,李新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05)
[3]基于多因子分析的水稻种植适宜性研究[J]. 李正金,李卫国,李菁,陆一磊.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6)
[4]基于小波分析的水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J]. 李琳琳,王贺然,李晶,宋晓巍,刘青,李雨鸿,王婷,胡春丽,黄岩,张晓月,王莹,张琪,周斌.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02)
[5]海口市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侯伟,杨昌贤,官满元,王立俊,李伟光. 广东农业科学. 2017(08)
[6]海南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王斌,陈小敏,钟曼茜,邹海平,钱昆,刘少军.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3)
[7]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侯雯嘉,耿婷,陈群,陈长青.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1)
[8]基于寒露风时空特征的湖南双季晚稻抽穗扬花安全期分析[J]. 彭莉莉,陆魁东,张超,黄晚华.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2)
[9]潍坊市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 刘艳红,袁静,李晶晶,徐桂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3)
[10]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变化趋势[J]. 叶清,杨晓光,解文娟,李勇,刘子琪,董朝阳,孙爽.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1)
本文编号:3396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9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