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冻结期地表热储分析——以鄂陵湖畔草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8 02:28
根据鄂陵湖畔高寒草地站点2011-2013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冻结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通量平衡特征,在假定冻结期土层中各相态水的质量近似稳定的基础上,对热储项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缺少对积雪深度的直接观测,根据地表反照率定义了积雪期。首先对冻结期地表能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无积雪时地表波文比多数时候大于3,而在积雪期,波文比大多时候小于0.5。有积雪时土壤各层温度平均日较差都显著地减小,其中0.05 m处土壤温度日较差相较于无积雪时减少4℃。伴随温度日较差减小,积雪期土壤内相变过程也会减弱,引起土壤湿度变化幅度的减少。积雪层可以吸收短波辐射,因此有积雪存在时,地表能通量传输过程需重新考虑。计算热储后发现,非积雪期土壤温度变化和相变过程贡献的热储项分别占不闭合能量(简称占比)的69%和12%,这个比例在阴天和晴天也会存在不同。在积雪期,积雪热储项占比为88%,而土壤热储占比仅为10%左右。与晴天相比,阴天积雪热储占比下降,土壤热储占比上升。这说明短波辐射增强会迅速增加积雪吸收的热量,但对积雪下冻土的影响却很小。对于冻结期中非积雪期闭合度的分析,同时考虑土壤温度和相变热储时闭合度会增加0.01...
【文章来源】:高原气象. 2020,3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冻结期中积雪期和非积雪期地表反照率平均日变化
图1 冻结期中积雪期和非积雪期地表反照率平均日变化式中:Rn是地表净辐射通量(单位:W·m-2);Hs是地表感热通量(单位:W·m-2);LE是地表潜热通量(单位:W·m-2);G0为地表热通量(单位:W·m-2)。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的热能,可用热流板直接测量。通常情况下,由于热流板需要埋设在一定深度(如本研究中0.05 m),因此实际测得的0.05 m土壤热通量G5与G0之间可以通过土壤热储(Ssoil,单位:W·m-2)进行联系,三者存在如下关系:
在冻结期,积雪和土壤内部水分的相变过程也是组成热储的重要部分(付强等,2018)。假定土壤湿度变化由水的相变产生,那么土壤热储应为:式中:lf=3.35×105J·kg-1为冰的冻结-融化潜热;ρl=1×103kg·m-3为液态水密度;ρi=0.9×103kg·m-3为冰的密度。在冻结期,土壤的总热储应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1—2016年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J]. 蒋元春,李栋梁,郑然.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3)
[2]基于Noah-MP模式的影响青藏高原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评估[J]. 刘火霖,胡泽勇,韩赓,裴昌春. 高原气象. 2020(01)
[3]青藏高原融雪期积雪反照率特性分析[J]. 张正,肖鹏峰,张学良,冯学智,杨永可,胡瑞,盛光伟,刘豪.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9(06)
[4]青藏高原积雪对陆面过程热量输送的影响研究[J]. 王婷,李照国,吕世华,姚闯,马翠丽. 高原气象. 2019(05)
[5]考虑降雨作用的多年冻土区不同地表土质活动层水热过程差异分析[J]. 张明礼,温智,董建华,王得楷,岳国栋,王斌,高樯. 岩土力学. 2020(05)
[6]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J]. 程国栋,赵林,李韧,吴晓东,盛煜,胡国杰,邹德富,金会军,李新,吴青柏. 科学通报. 2019(27)
[7]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水热耦合特征[J]. 戴黎聪,柯浔,张法伟,杜岩功,李以康,郭小伟,李茜,林丽,曹广民. 冰川冻土. 2020(02)
[8]我国北方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J]. 周甘霖,李耀辉,孙旭映,张铁军,赵采玲. 干旱气象. 2019(04)
[9]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对地表能量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观测研究[J]. 马英赛,孟宪红,韩博,余晔,吕世华,栾澜,李光伟. 高原气象. 2019(04)
[10]青藏高原大气蕴含潜热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陈月,李跃清,范广洲,陈宇航. 高原气象. 2019(03)
本文编号:3411069
【文章来源】:高原气象. 2020,3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冻结期中积雪期和非积雪期地表反照率平均日变化
图1 冻结期中积雪期和非积雪期地表反照率平均日变化式中:Rn是地表净辐射通量(单位:W·m-2);Hs是地表感热通量(单位:W·m-2);LE是地表潜热通量(单位:W·m-2);G0为地表热通量(单位:W·m-2)。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的热能,可用热流板直接测量。通常情况下,由于热流板需要埋设在一定深度(如本研究中0.05 m),因此实际测得的0.05 m土壤热通量G5与G0之间可以通过土壤热储(Ssoil,单位:W·m-2)进行联系,三者存在如下关系:
在冻结期,积雪和土壤内部水分的相变过程也是组成热储的重要部分(付强等,2018)。假定土壤湿度变化由水的相变产生,那么土壤热储应为:式中:lf=3.35×105J·kg-1为冰的冻结-融化潜热;ρl=1×103kg·m-3为液态水密度;ρi=0.9×103kg·m-3为冰的密度。在冻结期,土壤的总热储应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1—2016年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J]. 蒋元春,李栋梁,郑然.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3)
[2]基于Noah-MP模式的影响青藏高原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评估[J]. 刘火霖,胡泽勇,韩赓,裴昌春. 高原气象. 2020(01)
[3]青藏高原融雪期积雪反照率特性分析[J]. 张正,肖鹏峰,张学良,冯学智,杨永可,胡瑞,盛光伟,刘豪.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9(06)
[4]青藏高原积雪对陆面过程热量输送的影响研究[J]. 王婷,李照国,吕世华,姚闯,马翠丽. 高原气象. 2019(05)
[5]考虑降雨作用的多年冻土区不同地表土质活动层水热过程差异分析[J]. 张明礼,温智,董建华,王得楷,岳国栋,王斌,高樯. 岩土力学. 2020(05)
[6]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J]. 程国栋,赵林,李韧,吴晓东,盛煜,胡国杰,邹德富,金会军,李新,吴青柏. 科学通报. 2019(27)
[7]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水热耦合特征[J]. 戴黎聪,柯浔,张法伟,杜岩功,李以康,郭小伟,李茜,林丽,曹广民. 冰川冻土. 2020(02)
[8]我国北方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J]. 周甘霖,李耀辉,孙旭映,张铁军,赵采玲. 干旱气象. 2019(04)
[9]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对地表能量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观测研究[J]. 马英赛,孟宪红,韩博,余晔,吕世华,栾澜,李光伟. 高原气象. 2019(04)
[10]青藏高原大气蕴含潜热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陈月,李跃清,范广洲,陈宇航. 高原气象. 2019(03)
本文编号:3411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1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