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固原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0 07:19
本文利用2018年7月10日实况资料、Micpa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固原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7月10日发生在固原市范围内的一次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层结指数、雷达回波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较大。此次过程是在高空冷槽、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相配合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固原市位于低空西南急流轴的左侧,高低层配置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表征层结稳定的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均为一个高值区。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7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固原市193个自动站降水量之和随时间演变情况
7月10日08时500 hPa中高纬呈明显的“两脊一槽”型(见图3),蒙古冷涡中心位于贝湖附近,588线有所北抬,固原市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中,这个深厚的冷槽移动缓慢,并且500 hPa上有明显的温度槽,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槽的发展。从7月10日08时700 hPa实况场可以看出(见图4),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位于固原市上空,固原市位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有利于暴雨的形成。
从7月10日08时700 hPa实况场可以看出(见图4),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位于固原市上空,固原市位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有利于暴雨的形成。3 物理量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蒙古冷涡影响下固原市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 马国涛,余文梅,龚晓丽. 宁夏工程技术. 2018(04)
[2]2006年7月31日至8月3日辽宁地区暴雨形成原因分析[J]. 王政伟,任中怡,李树岭,张文军,蔡昕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8)
[3]宁夏地区“6.8”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J]. 肖云清,纪晓玲,苏银兰,沈新勇,王善华. 气象科学. 2005(04)
[4]2002年6月7~8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纪晓玲,贾宏元,沈跃琴. 干旱气象. 2004(02)
本文编号:3427914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7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固原市193个自动站降水量之和随时间演变情况
7月10日08时500 hPa中高纬呈明显的“两脊一槽”型(见图3),蒙古冷涡中心位于贝湖附近,588线有所北抬,固原市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中,这个深厚的冷槽移动缓慢,并且500 hPa上有明显的温度槽,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槽的发展。从7月10日08时700 hPa实况场可以看出(见图4),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位于固原市上空,固原市位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有利于暴雨的形成。
从7月10日08时700 hPa实况场可以看出(见图4),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位于固原市上空,固原市位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有利于暴雨的形成。3 物理量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次蒙古冷涡影响下固原市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 马国涛,余文梅,龚晓丽. 宁夏工程技术. 2018(04)
[2]2006年7月31日至8月3日辽宁地区暴雨形成原因分析[J]. 王政伟,任中怡,李树岭,张文军,蔡昕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8)
[3]宁夏地区“6.8”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J]. 肖云清,纪晓玲,苏银兰,沈新勇,王善华. 气象科学. 2005(04)
[4]2002年6月7~8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纪晓玲,贾宏元,沈跃琴. 干旱气象. 2004(02)
本文编号:3427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2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