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雷暴大风的环境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
发布时间:2021-10-10 18:46
本文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将2002-2017年中国各地区的95个极端雷暴大风(对流性大风)个例和95个不伴随强对流的普通雷暴(普通深厚湿对流)个例的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对比,揭示极端雷暴大风事件的关键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雷暴大风事件对应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平均值为1820J/kg)明显高于普通深厚湿对流的对应值(平均值为470 J/kg),这主要和极端雷暴大风的对流层中下层垂直温度递减率较大有关,其对应的500 hPa和850 hPa之间温度直减率平均值6.7℃/km显著大于普通深厚湿对流对应的平均值5.5℃/km;2)极端雷暴大风事件对应的垂直风切变明显大于普通雷暴(深厚湿对流)对应的相应值,0-6 km的风矢量差分别为18.1 m/s和14.3 m/s,0-3 km风矢量差分别为13.2 m/s和10.5 m/s,意味着产生极端雷暴大风的对流系统具有明显更强的深层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因而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更长的生命史;3)极端雷暴大风事件对应的低层湿层比普通深厚湿对流对应的低层湿层明显浅薄,前者对应的地面露点和后者差异不大,但是后者对应的...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8年3-9月17m/s≤风速≤35m/s的雷暴大风记录(其中下阴影顶端为第10百分位值,箱体上部顶端为第75百分位值,箱体下部底端为第25百分位值,箱内线为中值,上阴影顶端为第90百分位值)
图 2-1 2013-2018 年 3-9 月 17 m/s≤风速≤35 m/s 的雷暴大风记录下阴影顶端为第 10 百分位值,箱体上部顶端为第 75 百分位值,箱体下部底端为第 25 百分位值,箱内值,上阴影顶端为第 90 百分位值)
002-2017年极端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的出现频率月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山致灾雷暴大风环境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黄先香,炎利军,植江玲,蔡康龙. 广东气象. 2018(06)
[2]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双偏振雷达产品特征分析[J]. 郑启康,何敏玲,李兆明,蔡康龙. 广东气象. 2018(05)
[3]“2015.7.29”景德镇市异常雷暴大风成因分析[J]. 李燕玲,陈鲍发. 江西科学. 2018(04)
[4]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J]. 郭弘,林永辉. 海峡科学. 2018(08)
[5]2017年8月6日山东罕见雷暴大风成因分析[J]. 万夫敬,江敦双,赵传湖. 海洋气象学报. 2018(02)
[6]鲁中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环境参量特征分析[J]. 高晓梅,俞小鼎,王令军,王文波,王世杰,王新红,韩晓. 气象学报. 2018(02)
[7]2013年湖北地区两次雷暴大风过程环境及雷达回波特征[J]. 刘希文,李得勤,韦惠红,徐双柱,苟阿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1)
[8]大连地区雷暴大风的气候和天气学特征[J]. 杨景泰,隋玉秀,王健,周美娥,于德华,孙立娟,潘玉成.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06)
[9]“4·11”海南致灾雷暴大风环境场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郑艳,俞小鼎,蔡亲波,任福民.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6)
[10]“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强对流天气分析及数值模拟[J]. 段亚鹏,王东海,刘英.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6)
本文编号:3428948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8年3-9月17m/s≤风速≤35m/s的雷暴大风记录(其中下阴影顶端为第10百分位值,箱体上部顶端为第75百分位值,箱体下部底端为第25百分位值,箱内线为中值,上阴影顶端为第90百分位值)
图 2-1 2013-2018 年 3-9 月 17 m/s≤风速≤35 m/s 的雷暴大风记录下阴影顶端为第 10 百分位值,箱体上部顶端为第 75 百分位值,箱体下部底端为第 25 百分位值,箱内值,上阴影顶端为第 90 百分位值)
002-2017年极端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的出现频率月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山致灾雷暴大风环境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黄先香,炎利军,植江玲,蔡康龙. 广东气象. 2018(06)
[2]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双偏振雷达产品特征分析[J]. 郑启康,何敏玲,李兆明,蔡康龙. 广东气象. 2018(05)
[3]“2015.7.29”景德镇市异常雷暴大风成因分析[J]. 李燕玲,陈鲍发. 江西科学. 2018(04)
[4]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J]. 郭弘,林永辉. 海峡科学. 2018(08)
[5]2017年8月6日山东罕见雷暴大风成因分析[J]. 万夫敬,江敦双,赵传湖. 海洋气象学报. 2018(02)
[6]鲁中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环境参量特征分析[J]. 高晓梅,俞小鼎,王令军,王文波,王世杰,王新红,韩晓. 气象学报. 2018(02)
[7]2013年湖北地区两次雷暴大风过程环境及雷达回波特征[J]. 刘希文,李得勤,韦惠红,徐双柱,苟阿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1)
[8]大连地区雷暴大风的气候和天气学特征[J]. 杨景泰,隋玉秀,王健,周美娥,于德华,孙立娟,潘玉成.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06)
[9]“4·11”海南致灾雷暴大风环境场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郑艳,俞小鼎,蔡亲波,任福民.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6)
[10]“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强对流天气分析及数值模拟[J]. 段亚鹏,王东海,刘英.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6)
本文编号:3428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2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