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地形分解与气象要素局地分布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9 01:47
  地形对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而不同尺度的地形条件对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影响并不一致。故明确何种尺度下地形对气象要素具有显著影响,探索定量化的气象要素局地分布规律对于气象要素的网格化估算、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地形分解概念,将DEM数据作为地理信号进行分解处理,得到具有不同物理意义的分量及对应余量,结合地形起伏度与地貌分类方法分析不同分量及余量代表的地形条件。利用地面气象站观测降水资料,确认我国不同区域地形气象站点迎风坡与背风坡随空间尺度的变化情况,区分在不同尺度下迎风坡、背风坡信息稳定的气象站点定量描述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得到降水的局地分布规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提出了基于EMD方法的地形分解,整体实现了由细到粗、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地形到大地形的分解过程,最终得到我国三大地形阶梯的宏观趋势。结果符合EMD分解的形态特征及我国基本地形情况,说明了地形分解算法具有可用性。(2)地形分解各分量与对应余量所具有地形尺度信息在不同区域地形条件下有所不同,大起伏山地地貌由前四个分量IMF提取出来,中起伏山地地貌由前七个分量IMF能够完全提取出。而丘...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形分解与气象要素局地分布规律分析


图2-l我国干湿分区与等雨量线图[12]??

空间分布图,分辨率,投影系统,空间分辨率


反映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在地貌的分类与研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5]。故??本文使用空间分辨率为lkmX?lkm的DEM数据,投影系统采用Albersll,如??图2-2所示。??70。E?80??E?90??E?KXT?E?11Q°?E?12Q°?E?130°?E?14Q°?E??■,6〇?'??0?500?1.000?t?^;?'r?/??图2-2我国lkmX?lkm分辨率的DEM空间分布图??9??

图像,范围,原图,外推法


??图3-3离散点狄洛尼三角剖分示意图??边界污染是指在EMD分解过程中存在平均包络面两端飞翼等现象,严重??影响分解结果的正确性,并且该误差会随着分解的进行向数据序列内部扩散[57]。??研究中常采用边界外推法来解决该问题。对于二维图像来说,将原图像的四条??边界线和四个角点进行镜像对称处理,得到外推的图像为原图像的8倍大小,??并且保留了原图像的所有特征,合理的解决了边界污染问题[57]。而对于DEM??来说,采用边界外推法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本文中,将中国DEM外推至行列??数为5200X4200的矩形区域以消除边界污染,如图3-4所示。??70??E?80??E?90??E?10Q°?E?110°?E?120°?E?130°?E?14Q°?E??:?%??!;?.?0?500???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M的地形起伏度最佳计算尺度的研究——以仙居县为例[J]. 范鹏宇,朱校娟,郭啸川.  地矿测绘. 2016(04)
[2]基于ASTER GDEM和均值变点分析的中国东北地形起伏度研究[J]. 王让虎,张树文,蒲罗曼,李飞,王晴,陈单,杨久春,常丽萍,卜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6)
[3]基于降水面域化的地形与降水关系分析[J]. 杨亦宁,任酉贵.  科技展望. 2015(22)
[4]基于DEM的湖南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J]. 胡最,聂阳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6)
[5]基于DEM的地形起伏度算法的比较研究[J]. 蒋好忱,杨勤科.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6)
[6]EMD与分形相结合的遥感影像水体信息提取方法[J]. 周林滔,杨国范,赵福强,杜娟.  国土资源遥感. 2014(04)
[7]基于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分析研究[J]. 陈学兄,常庆瑞,郭碧云,张小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4)
[8]黄山山脉地形对暴雨降水增幅条件研究[J]. 刘裕禄,黄勇.  高原气象. 2013(02)
[9]中国地貌区划新论[J]. 李炳元,潘保田,程维明,韩嘉福,齐德利,朱澈.  地理学报. 2013(03)
[10]重采样方法对DEM地形表达的影响分析[J]. 王宇,白天路.  工程勘察. 2013(03)

博士论文
[1]长江流域起伏地形下降水量分布精细化气候估算模型研究[D]. 史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2]经验模式分解的数学理论研究[D]. 徐争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近50年来我国气候干湿区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D]. 谭云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2]基于GIS的我国山区气温直减率的研究[D]. 王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
[3]复杂地形下中国月降水量网格化估算模型研究[D]. 潘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4]复杂地形下中国月降水量分布式模型研究[D]. 高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5]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地形因子的适宜分析窗口研究[D]. 贺丹.西北大学 2012
[6]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地貌形态划分研究[D]. 张磊.河北师范大学 2009
[7]基于线性加权回归模型的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D]. 徐成东.河南大学 2008
[8]近54年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D]. 郭元喜.西南大学 2008
[9]二维经验模式分解(BEMD)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D]. 周欣.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3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43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