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福建省一次飑线强对流过程的诊断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7 00: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CEP GFS分析场资料(水平分辨率0. 25°×0. 25°),对2020年3月26日福建一次飑线强对流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飑线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中纬度短波槽与南支槽叠加东移、对流层低层切变东移南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典型的槽前型飑线过程。②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和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导致的"上干冷、下湿暖"垂直结构、低层切变的动力抬升作用、低层垂直风切变与地面冷池的相互作用是飑线进入福建后显著加强的重要原因。③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映有明显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剧减和中尺度气旋等中尺度对流特征,风廓线雷达能捕捉到飑线系统过境前后风场的演变,对飑线强天气的短临监测预警有基础指示作用。 

【文章来源】:海峡科学. 2020,(10)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福建省一次飑线强对流过程的诊断分析


福建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

线条图,散度,线条,阴影


300h Pa与850h Pa的散度差能有效代表整层大气的辐合辐散程度,其正值越大说明大气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越强。从500h Pa垂直速度场和300h Pa与850h Pa的散度差分布图(图4)上可以看到,08时华南西部地区300h Pa与850h Pa有较大的散度差,对应500h Pa垂直速度场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图4a),午后此动力系统逐渐发展,至14时,福建中北部大部地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辐合强度显著大于08时,并伴有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图4b)。3.3 热力不稳定条件分析

剖面图,假相,线条,阴影


假相当位温θse是大气层结不稳定的判据之一,对比26日08时(图5a)和14时(图5b) 925h Pa假相当位温分布可知,在强对流天气出现前,925h Pa有高能舌从华南沿海向福建西部延伸,存在明显的Ω型能量锋区,随地面热低压逐渐发展,14时福建上空近地层为大范围高温高湿区,θse最大值达335K,K指数已达35℃以上。此外,对比08时(图5c)和14时(图5d)假相当位温θse和温度平流垂直剖面图可以看到,福建地区850h Pa以下低层为高能舌,低层增温增湿,对应的500~850h Pa为低能舌,这种低层高温高湿、高层低温低湿的能量垂直分布结构有利于飑线系统发展。3.4 水汽条件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J]. 俞小鼎,郑永光.  气象学报. 2020(03)
[2]一次飑线过程对流稳定度演变的诊断分析[J]. 周围,包云轩,冉令坤,王勇.  大气科学. 2018(02)
[3]冷涡背景下飑线过程统计分析[J]. 杨珊珊,谌芸,李晟祺,肖天贵,凌婷.  气象. 2016(09)
[4]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J]. 郭弘,林永辉,周淼,刘黎平.  暴雨灾害. 2014(02)
[5]东北冷涡对江淮飑线生成的影响研究[J]. 郑媛媛,张雪晨,朱红芳,姚晨,施帅红.  高原气象. 2014(01)
[6]一次华北飑线天气过程中环境条件与对流发展机制研究[J]. 陈涛,代刊,张芳华.  气象. 2013(08)
[7]江苏地区两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J]. 于庚康,吴海英,曾明剑,尹东屏,张蓬勃.  大气科学学报. 2013(01)
[8]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J]. 俞小鼎,周小刚,王秀明.  气象学报. 2012(03)
[9]一次强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分析[J]. 冯晋勤,童以长,林河富,张深寿,吴荣娟.  气象. 2006(12)
[10]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J]. 郑媛媛,俞小鼎,方翀,鲍文中,谢亦峰,周昆,陆大春,刘勇.  气象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480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80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