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2018年河西走廊春季寒潮频次及影响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8 07:52
基于甘肃河西走廊15个国家基准基本站点提供的196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春季(3~5月)逐日最低气温值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Spline空间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法,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1966—2018年春季(3~5月)寒潮频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1966—2018年河西走廊地区春季(3~5月)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0.098次·(10 a)-1〕,其中1980—2010年寒潮频次呈显著下降趋势,2010年之后下降趋势变缓,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区域寒潮53 a来频次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0.015次·(10 a)-1〕。(2)近53 a河西走廊地区春季三个月中,单站寒潮总量4月>3月>5月,其中4月、5月寒潮频次下降不明显,3月频次下降显著。(3)空间上,大致以北大河和黑河干流为界,两河中间区域春季寒潮频次低,而北大河以北和黑河干流以东区域则是寒潮高值区,走廊外围地区寒潮频次较高,且大多呈显著下降趋势,寒潮频次与气温距平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内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河西地区春季寒潮频次受气候变暖、地形和大...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概况及站点分布
1966—2018年河西地区春季(3~5月)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图3a),下降速率为-0.098次·(10 a)-1,并且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α=0.05)(图3b),表明其下降趋势是明显的,1972、1973、1978、1980年为寒潮频次发生突变的年份。另外,通过进一步研究2 d寒潮(图3d)和3 d寒潮(图3e),得出如下结论:(1)2 d寒潮近53 a来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058次·(10 a)-1,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α=0.05),认定其下降趋势明显,其中1966年到1973年2 d寒潮频次呈上升趋势,1974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4年及2008—2018年下降趋势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α=0.05),表明这阶段下降趋势极为显著,1974、1977、2012年为突变年份。(2)3 d寒潮近53 a来呈上升趋势,速率为0.006次·(10 a)-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上升趋势不明显,1971、1977、2010、2015年为突变年份。区域寒潮共计48次,近53 a来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015次·(10 a)-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下降趋势不明显(图3c)。2.4 寒潮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差异
由图4a可以看出,河西地区春季53 a内单站寒潮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两端次数较多,中间地区次数较少的态势,即酒泉市、武威市和金昌市大部分区域寒潮频次较高,最高值出现在肃北县马鬃山站附近,这三大区域仅在酒泉肃州区和金塔县南部地区寒潮频次较低,中部张掖地区寒潮频次整体偏低,低值中心在张掖市高台县附近,大致以北大河和黑河干流为界,两河中间区域寒潮频次低,而北大河以北和黑河干流以东区域则是寒潮高值区,这可能与寒潮路径有关。2.4.2 河西地区春季单站寒潮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冬季气温年际异常的主模态及其成因分析[J]. 陈颖,贾孜拉·拜山. 干旱区地理. 2019(02)
[2]沙尘影响下华北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形成与消散过程分析[J]. 张亚茹,陈永金,刘永芳,刘志远,刘永昌,孙童. 干旱区地理. 2018(06)
[3]河西走廊干旱区春季沙尘气溶胶对辐射的影响初步研究[J]. 田磊,张武,常倬林,穆建华,曹宁,马思敏. 干旱区地理. 2018(05)
[4]2016年11月一次强寒潮南下天气特征分析[J]. 余洋.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4)
[5]半干旱区沙地沙蒿生物量及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 赵明,王文科,王周锋,陈立,马稚桐,宋浩. 干旱区地理. 2018(04)
[6]基于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J]. 符艳红,谢世友,高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7]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区负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王希强,陈仁升,刘俊峰. 高原气象. 2017(05)
[8]山西岢岚地区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其严重年大气环流背景[J]. 程胡华,焦育忠,段龙飞,崔永生. 干旱气象. 2016(04)
[9]Mann-Kendall检验法在抚仙湖水质趋势分析中的应用[J]. 普发贵. 环境科学导刊. 2014(06)
[10]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李双双,张东海,刘焱序. 地理学报. 2014(07)
本文编号:3483314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概况及站点分布
1966—2018年河西地区春季(3~5月)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图3a),下降速率为-0.098次·(10 a)-1,并且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α=0.05)(图3b),表明其下降趋势是明显的,1972、1973、1978、1980年为寒潮频次发生突变的年份。另外,通过进一步研究2 d寒潮(图3d)和3 d寒潮(图3e),得出如下结论:(1)2 d寒潮近53 a来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058次·(10 a)-1,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α=0.05),认定其下降趋势明显,其中1966年到1973年2 d寒潮频次呈上升趋势,1974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4年及2008—2018年下降趋势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α=0.05),表明这阶段下降趋势极为显著,1974、1977、2012年为突变年份。(2)3 d寒潮近53 a来呈上升趋势,速率为0.006次·(10 a)-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上升趋势不明显,1971、1977、2010、2015年为突变年份。区域寒潮共计48次,近53 a来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015次·(10 a)-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下降趋势不明显(图3c)。2.4 寒潮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差异
由图4a可以看出,河西地区春季53 a内单站寒潮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两端次数较多,中间地区次数较少的态势,即酒泉市、武威市和金昌市大部分区域寒潮频次较高,最高值出现在肃北县马鬃山站附近,这三大区域仅在酒泉肃州区和金塔县南部地区寒潮频次较低,中部张掖地区寒潮频次整体偏低,低值中心在张掖市高台县附近,大致以北大河和黑河干流为界,两河中间区域寒潮频次低,而北大河以北和黑河干流以东区域则是寒潮高值区,这可能与寒潮路径有关。2.4.2 河西地区春季单站寒潮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冬季气温年际异常的主模态及其成因分析[J]. 陈颖,贾孜拉·拜山. 干旱区地理. 2019(02)
[2]沙尘影响下华北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形成与消散过程分析[J]. 张亚茹,陈永金,刘永芳,刘志远,刘永昌,孙童. 干旱区地理. 2018(06)
[3]河西走廊干旱区春季沙尘气溶胶对辐射的影响初步研究[J]. 田磊,张武,常倬林,穆建华,曹宁,马思敏. 干旱区地理. 2018(05)
[4]2016年11月一次强寒潮南下天气特征分析[J]. 余洋.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4)
[5]半干旱区沙地沙蒿生物量及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 赵明,王文科,王周锋,陈立,马稚桐,宋浩. 干旱区地理. 2018(04)
[6]基于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J]. 符艳红,谢世友,高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7]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区负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王希强,陈仁升,刘俊峰. 高原气象. 2017(05)
[8]山西岢岚地区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其严重年大气环流背景[J]. 程胡华,焦育忠,段龙飞,崔永生. 干旱气象. 2016(04)
[9]Mann-Kendall检验法在抚仙湖水质趋势分析中的应用[J]. 普发贵. 环境科学导刊. 2014(06)
[10]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李双双,张东海,刘焱序. 地理学报. 2014(07)
本文编号:3483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8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