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及有效降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5:05
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系统的纽带,是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多而水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水分循环问题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本文首先比较了青海湖和鄱阳湖地区近50年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对潜在蒸散的影响;然后利用黄土高原典型半干旱气候区定西气象站的近5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2008-2012年大型蒸渗仪测量的实际蒸散资料,分析该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和原因,并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实际蒸散量的关系,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实际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气候因子的影响;地表实际蒸散一方面影响着土壤湿度,同时又受土壤湿度条件的制约,小量级的降水由于蒸发、截留等因素不能渗入土壤,缓解旱情,因此本文还利用榆中sacol站近5年的土壤湿度及降水资料,分别计算由每一次降水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从而确定半干旱气候区不同深度土壤层以及不同时间的最小有效降水量;最后利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项目观测站点之一的通榆基准观测站2008年7-9月的土壤湿度、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讨论在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对地表能量收支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蒸发量及有效降水的研究现状
1.2.1 蒸发量的研究进展
1.2.2 有效降水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资料说明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环青海湖区域
2.1.2 定西观测点
2.1.3 榆中观测点
2.1.4 通榆观测点
2.2 各站点观测项目与仪器介绍
第三章 西北半干旱地区和南方湿润地区潜在蒸散变化比较
3.1 资料和方法
3.1.1 资料及处理
3.1.2 潜在蒸散的计算——Penman-Monteith公式法
3.2 潜在蒸散空间变化规律
3.3 时间变化规律
3.3.1 潜在蒸散年代际和季节变化
3.3.2 潜在蒸散变化趋势分析
3.4 潜在蒸散的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干旱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及实际蒸散量的变化研究
4.1 研究数资料及处理方法
4.2 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
4.3 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
4.4 不同方法估算的蒸散量变化趋势
4.5 实际蒸散量/蒸发皿蒸散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4.6 实际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干旱榆中地区最小有效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的研究
5.1 资料及其处理方法
5.1.1 研究数据资料
5.1.2 资料处理方法
5.2 各土壤层最小有效降水量的比较
5.3 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5.4 温度和作物生长对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影响
5.4.1 温度对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影响
5.4.2 作物生长对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影响
5.5 降水的转化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半干旱区夏季土壤湿度变化对地表能量收支的影响
6.1 资料及处理方法
6.2 不同湿度条件下地表通量和辐射特征
6.3 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响应
6.4 土壤湿度对地表能量收支各分量及辐射特征的影响
6.4.1 蒸发比值的变化
6.4.2 地表能量随土壤湿度的变化
6.4.3 净辐射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61—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柳春,王守荣,梁有叶,Ruby L.Leung.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05)
[2]黄土高原区域气候暖干化对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的影响[J]. 张强,黄菁,张良,张立阳. 物理学报. 2013(13)
[3]甘肃黄土高原水热气候异常阶段特征[J]. 郭林,张凯,王毅荣,雷俊. 干旱气象. 2013(02)
[4]甘肃省风速变化趋势分析[J]. 朱飙,李春华,马鹏里,陆登荣.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12)
[5]陇中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过程及其参数对降水波动的气候响应[J]. 张强,李宏宇,张立阳,岳平,史晋森. 物理学报. 2013(01)
[6]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ver North China during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J]. ZHANG Qiang 1,2,4*,ZENG Jian 3 & ZHANG LiYang 4 1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of CM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MA,Lanzhou 730020,China;2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Lanzhou 730020,China;3 Beij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Beijing 100089,China;4 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11)
[7]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J]. 张婕,张文煜,王晓妍,冯建东,韩婷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8]论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J]. 李宏宇,张强,赵建华. 干旱区研究. 2012(02)
[9]半干旱草原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及土壤热通量对能量闭合率的影响[J]. 岳平,张强,牛生杰,成华,王西育. 气象学报. 2012(01)
[10]黄土高原陆面水分的凝结现象及收支特征试验研究[J]. 张强,王胜,问晓梅,南玉合,曾剑. 气象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D]. 涂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486636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蒸发量及有效降水的研究现状
1.2.1 蒸发量的研究进展
1.2.2 有效降水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资料说明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环青海湖区域
2.1.2 定西观测点
2.1.3 榆中观测点
2.1.4 通榆观测点
2.2 各站点观测项目与仪器介绍
第三章 西北半干旱地区和南方湿润地区潜在蒸散变化比较
3.1 资料和方法
3.1.1 资料及处理
3.1.2 潜在蒸散的计算——Penman-Monteith公式法
3.2 潜在蒸散空间变化规律
3.3 时间变化规律
3.3.1 潜在蒸散年代际和季节变化
3.3.2 潜在蒸散变化趋势分析
3.4 潜在蒸散的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干旱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及实际蒸散量的变化研究
4.1 研究数资料及处理方法
4.2 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
4.3 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
4.4 不同方法估算的蒸散量变化趋势
4.5 实际蒸散量/蒸发皿蒸散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4.6 实际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干旱榆中地区最小有效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的研究
5.1 资料及其处理方法
5.1.1 研究数据资料
5.1.2 资料处理方法
5.2 各土壤层最小有效降水量的比较
5.3 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5.4 温度和作物生长对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影响
5.4.1 温度对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影响
5.4.2 作物生长对最小有效降水量的影响
5.5 降水的转化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半干旱区夏季土壤湿度变化对地表能量收支的影响
6.1 资料及处理方法
6.2 不同湿度条件下地表通量和辐射特征
6.3 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响应
6.4 土壤湿度对地表能量收支各分量及辐射特征的影响
6.4.1 蒸发比值的变化
6.4.2 地表能量随土壤湿度的变化
6.4.3 净辐射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61—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柳春,王守荣,梁有叶,Ruby L.Leung.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05)
[2]黄土高原区域气候暖干化对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的影响[J]. 张强,黄菁,张良,张立阳. 物理学报. 2013(13)
[3]甘肃黄土高原水热气候异常阶段特征[J]. 郭林,张凯,王毅荣,雷俊. 干旱气象. 2013(02)
[4]甘肃省风速变化趋势分析[J]. 朱飙,李春华,马鹏里,陆登荣.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12)
[5]陇中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下垫面陆面过程及其参数对降水波动的气候响应[J]. 张强,李宏宇,张立阳,岳平,史晋森. 物理学报. 2013(01)
[6]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ver North China during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J]. ZHANG Qiang 1,2,4*,ZENG Jian 3 & ZHANG LiYang 4 1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of CM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MA,Lanzhou 730020,China;2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Lanzhou 730020,China;3 Beij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Beijing 100089,China;4 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11)
[7]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J]. 张婕,张文煜,王晓妍,冯建东,韩婷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8]论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J]. 李宏宇,张强,赵建华. 干旱区研究. 2012(02)
[9]半干旱草原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及土壤热通量对能量闭合率的影响[J]. 岳平,张强,牛生杰,成华,王西育. 气象学报. 2012(01)
[10]黄土高原陆面水分的凝结现象及收支特征试验研究[J]. 张强,王胜,问晓梅,南玉合,曾剑. 气象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D]. 涂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486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8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