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部暖季降水与极端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12:31
本文基于经过严格质控的1960-2012年高密度站点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中国中东部暖季不同级别降水的日变化与年际变化、极端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以及年际变化特征。共采用2061个30年以上有效观测年份的站点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区域研究了不同级别降水日变化特征、极端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级别极端强降水日变化特征,为提高不同强度小时降水与极端强降水机理认识和预报水平提供了气候学基础。降水和极端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则采用了733个1960-2012年53年均为有效观测年份的站点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同样分区域研究了不同级别降水与极端强降水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对于暖季总体降水,中国中东部所有站点平均的不同级别降水量和发生频率日变化都为午后至傍晚时段为主峰、午夜后至清晨时段为次峰的双峰型特征;午后至傍晚时段对流降水活跃从而使得级别≥0.1 mm降水量与强度较大、但总降水发生频次低于午夜后时段,而午夜后层状降水发生频率较高、强度较弱。对流降水量和发生频率的日变化峰值较级别≥0.1 mm降水更为突出,这些峰值基本对应级别≥0.1 mm降水强度的峰值;级别≥10 mm降水的日变化...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中国1931-1960年年均降水量分布,以等值线表示(张家诚,1985)b.1961-2010年中国年均降水量分布,从红色到蓝色依次增大(高歌,2015)
931-1960 年年均降水量分布,以等值线表示(张家诚,1985)b.1961-2降水量分布,从红色到蓝色依次增大(高歌,2015)料的限制,中国对降水时次数时空分布的研究工作开始比较晚始,对小时降水资料的分析工作才逐步开始。张家诚(1991)利时降水数据,得出中国年均降水时次数的空间分布(如图 1.雨时次数在 100-2000 小时之间,总的分布形势与年均降水量的趋势,在秦岭淮河和青藏高原以东、35°N 以南的地区,年上,其中长江流域(102-103°E、25-30°N)可达到 1500 小时以高原东坡附近地区(也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四川的峨眉山和云超过 2000 小时。经过林之光(1983)的研究,这三年年均降大体上反映出长年代的空间分布分布趋势。
中国中东部暖季降水与极端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1.3.2 年代际变化中国降水有较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出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呈现“ENSO”循现象(叶愈源,1988;黄荣辉等,1999;宗海锋等,2010)。丁一汇等(2009)通过分1956-2002 年期间全国平均的逐年降水,得出全国年均降水量标准化距平序列(如图 1.3)可见近 47 年来降水量呈小幅增加的趋势;同时他又指出这种变化趋势对于计算所取的间段比较敏感,如果取 1951-2000年作为研究时段,则全国的降水量几乎没有趋势性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汛期小时极端强降水分布和变化特征[J]. 董旭光,顾伟宗,曹洁,孟祥新. 气象. 2017(08)
[2]辽宁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公颖,杨阳,周小珊,董博. 暴雨灾害. 2017(02)
[3]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Rainfall over China with Hourly through 24-Hour Accumulation Periods Based on National-Level Hourly Rain Gauge Data[J]. Yongguang ZHENG,Ming XUE,Bo LI,Jiong CHEN,Zuyu T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6(11)
[4]中国国家级气象台站小时降水数据集研制[J]. 张强,赵煜飞,范邵华. 暴雨灾害. 2016(02)
[5]中国大陆日降水峰值时间位相的区域特征分析[J]. 宇如聪,李建. 气象学报. 2016(01)
[6]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在中国南方短时强降水分析中的应用[J]. 周璇,罗亚丽,郭学良.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3)
[7]1961-2010年中国十大流域水分盈亏量时空变化特征[J]. 高歌,许崇育. 地理学报. 2015(03)
[8]中国区域19612010年降水集中指数(PCI)的变化及月分配特征[J]. 段亚雯,朱克云,马柱国,杨庆. 大气科学. 2014(06)
[9]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J]. 宇如聪,李建,陈昊明,原韦华. 气象学报. 2014(05)
[10]基于Γ函数的暖季小时降水概率分布[J]. 田付友,郑永光,毛冬艳,谌芸,钟水新. 气象. 2014(07)
硕士论文
[1]2010-2012年江淮黄淮地区暖季强对流过程统计分析[D]. 周一民.浙江大学 2017
[2]1960-2009年中国极端降水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D]. 迟潇潇.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中国大陆东部小时降水气候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D]. 张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0
本文编号:3534685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中国1931-1960年年均降水量分布,以等值线表示(张家诚,1985)b.1961-2010年中国年均降水量分布,从红色到蓝色依次增大(高歌,2015)
931-1960 年年均降水量分布,以等值线表示(张家诚,1985)b.1961-2降水量分布,从红色到蓝色依次增大(高歌,2015)料的限制,中国对降水时次数时空分布的研究工作开始比较晚始,对小时降水资料的分析工作才逐步开始。张家诚(1991)利时降水数据,得出中国年均降水时次数的空间分布(如图 1.雨时次数在 100-2000 小时之间,总的分布形势与年均降水量的趋势,在秦岭淮河和青藏高原以东、35°N 以南的地区,年上,其中长江流域(102-103°E、25-30°N)可达到 1500 小时以高原东坡附近地区(也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四川的峨眉山和云超过 2000 小时。经过林之光(1983)的研究,这三年年均降大体上反映出长年代的空间分布分布趋势。
中国中东部暖季降水与极端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1.3.2 年代际变化中国降水有较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出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呈现“ENSO”循现象(叶愈源,1988;黄荣辉等,1999;宗海锋等,2010)。丁一汇等(2009)通过分1956-2002 年期间全国平均的逐年降水,得出全国年均降水量标准化距平序列(如图 1.3)可见近 47 年来降水量呈小幅增加的趋势;同时他又指出这种变化趋势对于计算所取的间段比较敏感,如果取 1951-2000年作为研究时段,则全国的降水量几乎没有趋势性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汛期小时极端强降水分布和变化特征[J]. 董旭光,顾伟宗,曹洁,孟祥新. 气象. 2017(08)
[2]辽宁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公颖,杨阳,周小珊,董博. 暴雨灾害. 2017(02)
[3]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Rainfall over China with Hourly through 24-Hour Accumulation Periods Based on National-Level Hourly Rain Gauge Data[J]. Yongguang ZHENG,Ming XUE,Bo LI,Jiong CHEN,Zuyu T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6(11)
[4]中国国家级气象台站小时降水数据集研制[J]. 张强,赵煜飞,范邵华. 暴雨灾害. 2016(02)
[5]中国大陆日降水峰值时间位相的区域特征分析[J]. 宇如聪,李建. 气象学报. 2016(01)
[6]CMORPH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在中国南方短时强降水分析中的应用[J]. 周璇,罗亚丽,郭学良.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3)
[7]1961-2010年中国十大流域水分盈亏量时空变化特征[J]. 高歌,许崇育. 地理学报. 2015(03)
[8]中国区域19612010年降水集中指数(PCI)的变化及月分配特征[J]. 段亚雯,朱克云,马柱国,杨庆. 大气科学. 2014(06)
[9]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J]. 宇如聪,李建,陈昊明,原韦华. 气象学报. 2014(05)
[10]基于Γ函数的暖季小时降水概率分布[J]. 田付友,郑永光,毛冬艳,谌芸,钟水新. 气象. 2014(07)
硕士论文
[1]2010-2012年江淮黄淮地区暖季强对流过程统计分析[D]. 周一民.浙江大学 2017
[2]1960-2009年中国极端降水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D]. 迟潇潇.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中国大陆东部小时降水气候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D]. 张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0
本文编号:3534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3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