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以理想单元探讨绿道对街区微气候的改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2-30 23:17
  在城市化进程的当下,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人居环境的急剧恶化,如城市热岛、空气污染等。与此同时,各地兴起了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人们对于城市微气候的关注与研究也逐日递增。在山西晋中起步区低碳城市控规研究的背景下,采用计算机定量模拟方法,以街区微气候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参照街区(大街区)与含绿道的街区进行模拟实验,对两种街区内路面、建筑间和绿化公园的风热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绿道对街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发现,就风环境而言绿道有利于维持街区风速的稳定;对于热环境,绿道有一定降温效果。从山西晋中的气候背景出发,在冬季,绿道对街区而言有很好的挡风效果,对于降低建筑间和绿化公园的风速的贡献尤其突出,分别降低21%和7%。在夏季,绿道也有较好的降温遮荫效果。因此,就山西晋中而言,绿道对街区微气候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文章来源】:建筑节能. 2020,48(09)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以理想单元探讨绿道对街区微气候的改善作用


图7两种街区冬季街道的风速对比(2)建筑间风环境对比:参照街区冬季平均风速

街区,风速,公园


骄?缢傥?2.19m/s,两者风速差为0.52m/s,参照街区建筑间的风速要远大于绿道街区的风速。两者风速在空间的均匀性,以参照街区的风速较为均匀,绿道街区则有一个从1.5~2.5m/s的风速差(见图8)。图8两种街区冬季建筑间的风速对比(3)绿化公园风环境对比:冬季,无论是参照街区还是绿道街区,其绿化公园的风速都比道路和建筑间的风速有明显降低。参照街区内绿化公园的风速为1.85m/s,绿道街区内绿化公园的风速为1.71m/s,风速差为0.14m/s,绿道街区冬季风速更加舒适宜居(见图9)。图9两种街区冬季绿化公园的风速对比39

模型图,街区,理想模型,模型


:以理想单元探讨绿道对街区微气候的改善作用地块单元组成,建筑设置长×宽×高为45m×12m×18m左右的体块,单元中间设置一块集中绿地。主干道路设置为50m,支干道路设置为30m。理想单元中心设置集中公园和公共建筑,为简单矩形绿化无空间设计。每隔5m种植一棵树木。ENVI-met软件中,模型材质设置如下:土壤选择LoamySoil,道路材质选择AsphaltRoad,草地材质选择Grass50cmaver,树木选择Tree10m。建筑材料和立面为系统默认设置。公园绿化以大面积草地代替(见图2)。图2参照街区理想模型2.2.2绿道街区模型为控制保证模型以绿道为唯一因子,绿道街区模型在参照街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仅仅增加绿道系统带来的道路和绿化布置的改动,依旧按每隔5m配置一棵树木(见图3)。2.3环境设置研究设定街区理想单元在尺度上为1200m×1200m×18m,根据ENVI-met软件建模要求,模型设置120×120×25个格子,网格分辨率分别为dx=10m(水平X方向),dy=10m(水平Y方向),dz=2m(垂直Z方向),其中,垂直方向高度大于2倍的建图3绿道街区理想模型筑高度,符合模型高度要求。气象数据以太原武宿机场气象站提供的数据为参考。模拟时间为2018年7月16日(夏季最高温日)与2018年1月12日(冬季最低温日)。夏季,温度为19~30℃,风速为2.5m/s,风向取当日主频风———西风。冬季,温度为-11~-1℃,风速为4m/s,风向取当日主频风———东风。模拟取15:00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研究结果分析绿道街区与参照街区相比,增加了供居民出行的步道和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街区层峡几何形态与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J]. 邓寄豫,郑炘.  建筑与文化. 2017(05)
[2]基于ENVI-met的北京典型住宅区微气候数值模拟分析[J]. 秦文翠,胡聃,李元征,郭振.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03)
[3]城市人为热及其影响城市热环境的研究综述[J]. 王频,孟庆林.  建筑科学. 2013(08)
[4]德州市高血压发病气象条件与预报模式[J]. 代玉田,于凤英,常平,张琳,杨玉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05)
[5]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J]. 丁沃沃,胡友培,窦平平.  建筑学报. 2012(07)
[6]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 金云峰,周煦.  现代城市研究. 2011(03)
[7]基于局地环流的城市通风道规划方法——以德国斯图加特市为例[J]. 刘姝宇,沈济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10)



本文编号:3559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59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