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MCW雷达提取那曲地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特征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23:16
第三次青藏高原观测试验中C波段垂直探测雷达于2014年7-8月在西藏那曲地区进行了连续探测,对获取的回波垂直廓线数据进行处理和反演,得到127个降水云,本文主要对其中37个对流云和44个层状云进行分析研究。从降水云中提取包括对流强度CI (大气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差)、云顶高度Hctop、35dBZ回波区顶高Hz35、最大回波强度Zmax等13个特征参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对流降水云体特征参数进行深厚和浅薄对流云分类,其中Hctop和Hz35分类清晰,与CI分类的相似度超过0.8,使用一致性较好的三个特征参数CI、Hctop、Hz35对37个对流降水云进行聚类分析,得到9个深厚对流降水云体和28个浅薄对流降水云体。深厚对流云体中CI最大达到33m/s、Hctop最深为12km、Hz35高于5km(AGL,下同);浅薄对流云中CI平均仅14m/s、Hctop平均为2. 5km。在对深厚对流、浅薄对流以及层状降水云的个例分析中发现深厚对流云中约0.8-1. 5公里高度处常出现类似零度层亮带的强度和径向速度稳定加强层、浅薄对流云体不明显。结合天气雷达回波分析,深厚对流云体的水平分布多表现为...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C-FMCW雷达那曲观测图??Fig.?2 ̄1?The?C-FMCW?radar?at?Naqu??
析影响较大(如最大值或最大发展高度等)。经过观察分析发现,高原数据的??杂波干扰多是横线竖线型的杂波干扰,因此经过大量的质控试验方案,对C-FMCW??雷达7、8两月1756236根垂直廓线按日进行了横线竖线干扰的去除,图3-1为??去除杂波前(上)后(下)的强度时序图对比。??500? ̄???????^h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500-??r—??1??T?n??;Iso??1??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图3-1质控前后强度时序图对比??Fig.?3-2?result?of?quality?control??12??
总降水量的37%。??3.?1.2降水云日变化??图3-2a是两个月的垂直扫描数据统计出的回波强度值大于lOdBz的数据给??出降水云垂直生长范围的概率分布日变化,从图中可以发现,概率出现最大的??云为7.?5km?(距地3公里)左右的云,主要是层状云和弱对流云。深厚云体14 ̄02??时出现概率大,可以发展到16.5km?(距地12公里)以上,为强对流以及部分??深厚层云;浅薄对流及浅薄层云主要出现在13 ̄05时。从夜间到清晨云顶高度??逐渐降低,中午时段9.?5公里(距地5公里)以上基本没有降水云出现图(3-2b),??且出现降水云的概率也极小。结合地面降水日变化(图3-2b)发现二者有明显??的一致性,对流性活动和日变化有关。??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中东部云量变化与气温的不对称升高[J]. 王艺,伯玥,王澄海. 高原气象. 2016(04)
[2]青藏高原一次MCC转MCV过程研究[J]. 丁治英,王一颉,刘瑞翔. 高原气象. 2016(03)
[3]激光云高仪对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探测分析[J]. 廖希伟,宋小全,王东祥,张倩,戴光耀,吴松华. 光子学报. 2016(05)
[4]中国中东部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前环境场特征[J]. 曾波,谌芸,李泽椿. 高原气象. 2016(02)
[5]激光雨滴谱仪测速误差对雨滴谱分布的影响[J]. 李淘,阮征,葛润生,金龙. 应用气象学报. 2016(01)
[6]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雷暴活动特征及东亚夏季风的影响[J]. 李江林,余晔,刘川. 高原气象. 2015(06)
[7]夏季青藏高原深厚及浅薄降水云气候特征分析[J]. 潘晓,傅云飞. 高原气象. 2015(05)
[8]玉溪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艾永智,杨传荣,李蕊. 高原气象. 2015(05)
[9]2014年青藏高原云和降水多种雷达综合观测试验及云特征初步分析结果[J]. 刘黎平,郑佳锋,阮征,崔哲虎,胡志群,吴松华,戴光耀,吴亚昊. 气象学报. 2015(04)
[10]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J]. 陈玲,周筠珺. 高原气象. 2015(03)
硕士论文
[1]C波段FMCW天气雷达探测试验和应用研究[D]. 金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559153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C-FMCW雷达那曲观测图??Fig.?2 ̄1?The?C-FMCW?radar?at?Naqu??
析影响较大(如最大值或最大发展高度等)。经过观察分析发现,高原数据的??杂波干扰多是横线竖线型的杂波干扰,因此经过大量的质控试验方案,对C-FMCW??雷达7、8两月1756236根垂直廓线按日进行了横线竖线干扰的去除,图3-1为??去除杂波前(上)后(下)的强度时序图对比。??500? ̄???????^h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500-??r—??1??T?n??;Iso??1??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图3-1质控前后强度时序图对比??Fig.?3-2?result?of?quality?control??12??
总降水量的37%。??3.?1.2降水云日变化??图3-2a是两个月的垂直扫描数据统计出的回波强度值大于lOdBz的数据给??出降水云垂直生长范围的概率分布日变化,从图中可以发现,概率出现最大的??云为7.?5km?(距地3公里)左右的云,主要是层状云和弱对流云。深厚云体14 ̄02??时出现概率大,可以发展到16.5km?(距地12公里)以上,为强对流以及部分??深厚层云;浅薄对流及浅薄层云主要出现在13 ̄05时。从夜间到清晨云顶高度??逐渐降低,中午时段9.?5公里(距地5公里)以上基本没有降水云出现图(3-2b),??且出现降水云的概率也极小。结合地面降水日变化(图3-2b)发现二者有明显??的一致性,对流性活动和日变化有关。??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中东部云量变化与气温的不对称升高[J]. 王艺,伯玥,王澄海. 高原气象. 2016(04)
[2]青藏高原一次MCC转MCV过程研究[J]. 丁治英,王一颉,刘瑞翔. 高原气象. 2016(03)
[3]激光云高仪对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探测分析[J]. 廖希伟,宋小全,王东祥,张倩,戴光耀,吴松华. 光子学报. 2016(05)
[4]中国中东部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前环境场特征[J]. 曾波,谌芸,李泽椿. 高原气象. 2016(02)
[5]激光雨滴谱仪测速误差对雨滴谱分布的影响[J]. 李淘,阮征,葛润生,金龙. 应用气象学报. 2016(01)
[6]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雷暴活动特征及东亚夏季风的影响[J]. 李江林,余晔,刘川. 高原气象. 2015(06)
[7]夏季青藏高原深厚及浅薄降水云气候特征分析[J]. 潘晓,傅云飞. 高原气象. 2015(05)
[8]玉溪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艾永智,杨传荣,李蕊. 高原气象. 2015(05)
[9]2014年青藏高原云和降水多种雷达综合观测试验及云特征初步分析结果[J]. 刘黎平,郑佳锋,阮征,崔哲虎,胡志群,吴松华,戴光耀,吴亚昊. 气象学报. 2015(04)
[10]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J]. 陈玲,周筠珺. 高原气象. 2015(03)
硕士论文
[1]C波段FMCW天气雷达探测试验和应用研究[D]. 金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55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5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