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1978—2018年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08 16:12
基于陇东地区13个地面气象站1978年至2018年夏季(6—8月)逐日累计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反距离权重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8—2018年陇东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平均降水日数、平均降水强度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相似,均表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从时间变化上看,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1981—1982年、1995—199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降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在199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降水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在2001—2002年发生了由弱到强的突变.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均存在3~4 a的主振荡周期以及7~8 a、12~13 a的次振荡周期.1978—2018年陇东地区夏季降水有向不均衡、极端化发展的趋势.除降水量变化趋势外,1978—2018年陇东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总体与西北区域一致.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2.2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时间变化特征
2.2.1 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2.2.2 降水日数时间变化特征
2.2.3 降水强度时间变化特征
2.3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突变特征分析
2.4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周期特征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 朱晓炜,孙银川,谭志强,柳佳俊.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02)
[2]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水汽特征[J]. 张仲杰,康景芬,王士新,左洪超,魏桂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01)
[3]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J]. 贺冰蕊,翟盘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05)
[4]近55 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J]. 郑丽娜. 海洋气象学报. 2018(02)
[5]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时间演变特征[J]. 宋瑶,周顺武,王传辉,李耀辉,黄莹. 中国沙漠. 2018(01)
[6]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季节内分布特征分析[J]. 杨金虎,靳荣,刘晓云,张小明,李文举,尚军林. 干旱区地理. 2017(05)
[7]1981—2012年西北东部夏季降水不同强度雨日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J]. 姚慧茹,李栋梁,王慧. 气象学报. 2017(03)
[8]西北地区近50a降水变化及水汽输送特征[J]. 魏娜,巩远发,孙娴,方建刚. 中国沙漠. 2010(06)
[9]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J]. 陈冬冬,戴永久. 大气科学. 2009(05)
[10]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J]. 王秀荣,徐祥德,王维国. 高原气象. 2007(04)
本文编号:365196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2.2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时间变化特征
2.2.1 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2.2.2 降水日数时间变化特征
2.2.3 降水强度时间变化特征
2.3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突变特征分析
2.4 陇东地区夏季降水周期特征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 朱晓炜,孙银川,谭志强,柳佳俊.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02)
[2]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水汽特征[J]. 张仲杰,康景芬,王士新,左洪超,魏桂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01)
[3]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J]. 贺冰蕊,翟盘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05)
[4]近55 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J]. 郑丽娜. 海洋气象学报. 2018(02)
[5]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时间演变特征[J]. 宋瑶,周顺武,王传辉,李耀辉,黄莹. 中国沙漠. 2018(01)
[6]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季节内分布特征分析[J]. 杨金虎,靳荣,刘晓云,张小明,李文举,尚军林. 干旱区地理. 2017(05)
[7]1981—2012年西北东部夏季降水不同强度雨日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J]. 姚慧茹,李栋梁,王慧. 气象学报. 2017(03)
[8]西北地区近50a降水变化及水汽输送特征[J]. 魏娜,巩远发,孙娴,方建刚. 中国沙漠. 2010(06)
[9]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J]. 陈冬冬,戴永久. 大气科学. 2009(05)
[10]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J]. 王秀荣,徐祥德,王维国. 高原气象. 2007(04)
本文编号:3651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5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