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对污染气体垂直再分布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10:25
深对流天气是一种发展深厚的对流天气系统,经常会导致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而其对大气化学气体成分的垂直再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耦合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结合MEIC实际排放源信息,对2016年5月6日广东地区一次深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深对流系统及其对大气污染气体垂直再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广东省高密度自动观测站观测数据,广州SA波段多普勒雷达提供的雷达数据产品和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的常规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对本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天气形势和不稳定条件的角度分析本次天气过程。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发布的地面污染物数据,对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WRF对深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在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的基础上,利用WRF-Chem模拟深对流云对不同溶解度的大气污染气体CO、NO2和O3等低溶解度大气污染气体和SO2、H2O2和HNO3等较高溶解度的大气...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观测类研究进展
1.2.2 模式类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的数据及方法
2.1 本研究所用数据
2.2 WRF模式简介
2.3 WRF模式参数化方案
2.3.1 微物理方案
2.3.2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2.3.3 模式的其他参数化方案
2.4 WRF-Chem模式简介
2.4.1 传输过程方案
2.4.2 干沉降方案
2.4.3 湿清除方案
2.4.4 气相化学
2.4.5 气溶胶化学
2.5 排放源
2.6 清除系数
第三章 2016年5月6日广州地区一次深对流天气过程的实况分析
3.1 天气实况
3.2 天气背景及物理量场分析
3.2.1 环流形势
3.2.2 不稳定条件
3.2.3 垂直速度及水汽条件分析
3.2.4 涡度和散度分析
3.3 污染物分布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深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对污染气体垂直再分布作用的模拟分析
4.1 模拟方案设计
4.2 深对流系统模拟结果验证
4.3 深对流云输送污染气体模拟结果分析
4.3.1 深对流的垂直再分布作用
4.3.2 垂直通量散度特征
4.3.3 污染气体轨迹
4.3.4 清除效率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及展望
5.2.1 创新点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47560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观测类研究进展
1.2.2 模式类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的数据及方法
2.1 本研究所用数据
2.2 WRF模式简介
2.3 WRF模式参数化方案
2.3.1 微物理方案
2.3.2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2.3.3 模式的其他参数化方案
2.4 WRF-Chem模式简介
2.4.1 传输过程方案
2.4.2 干沉降方案
2.4.3 湿清除方案
2.4.4 气相化学
2.4.5 气溶胶化学
2.5 排放源
2.6 清除系数
第三章 2016年5月6日广州地区一次深对流天气过程的实况分析
3.1 天气实况
3.2 天气背景及物理量场分析
3.2.1 环流形势
3.2.2 不稳定条件
3.2.3 垂直速度及水汽条件分析
3.2.4 涡度和散度分析
3.3 污染物分布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深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对污染气体垂直再分布作用的模拟分析
4.1 模拟方案设计
4.2 深对流系统模拟结果验证
4.3 深对流云输送污染气体模拟结果分析
4.3.1 深对流的垂直再分布作用
4.3.2 垂直通量散度特征
4.3.3 污染气体轨迹
4.3.4 清除效率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及展望
5.2.1 创新点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47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74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