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华南夏季降水低频特征及其与大气低频振荡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31 21:58
  本文利用1961-2012年753站逐日、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首先研究了1992年前后两个年代华南多年平均夏季降水和水汽输送气候低频特征,进一步从52年中选取9个涝年和9个旱年,对比其夏季降水低频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环流要素与低频降水的关系,揭示旱、涝年大气低频振荡信号源地,主要结论如下: (1)华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1992年之后(1993-2011,时段Ⅱ)比之前(1961-1992,时段Ⅰ)明显偏多,尤以广西大部、广东北部、福建和江西交界处增幅最大。无论时段Ⅰ或时段Ⅱ,华南多年平均夏季降水均以10-20d为主要低频振荡周期,时段Ⅱ振荡更明显,且其振荡强的区域分布比时段Ⅰ偏西、偏北,范围更广。 (2)华南地区多年平均夏季纬向和经向水汽通量均存在显著10-20d、20-30d低频周期。时段Ⅰ影响气候10-20d低频降水的低频水汽输送环流系统主要有西太平洋反气旋式水汽环流,以及中南半岛东部、南海南部的气旋、反气旋式水汽环流对。时段Ⅱ影响气候10-20d低频降水的低频水汽输送环流系统为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气旋式水汽环流对、印尼东侧洋面的...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4时段I(a)、时段II(b)多年平均夏季总降水量分布图(阴影值>600mm),及两个时段的差值分布(C,时段II-时段I,阴影值5=40mm),“?”表示所选代表站的位置

图3.4时段I(a)、时段II(b)多年平均夏季总降水量分布图(阴影值>600mm),及两个时段的差值分布(C,时段II-时段I,阴影值5=40mm),“?”表示所选代表站的位置

水量明显多于时段I,特别是广西大部、广东北部、福建和江西交界处降水偏多40mm以上(图3.4c)。另外,己有些分析表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雨港范围也呈增大趋势ps-Mi,本文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細I ?巧.乂外V咖1'、广、乂广JJ 、、30N■^<sup>....


图3.5华南区域平均的两个时段多年平均逐日降水序列小波分析(a:时段I,b:时段II;阴影区通过信度a=0.]显著性检验)、6-8月逐日降水序列(柱状图,mm)及其10-20d(实线,mm)滤波曲线(C:时段I,d:时段n),数字1,3,5,7表示低频振荡的位相

图3.5华南区域平均的两个时段多年平均逐日降水序列小波分析(a:时段I,b:时段II;阴影区通过信度a=0.]显著性检验)、6-8月逐日降水序列(柱状图,mm)及其10-20d(实线,mm)滤波曲线(C:时段I,d:时段n),数字1,3,5,7表示低频振荡的位相

为进一步比较时段I和时段II华南多年平均夏季降水的低频特征,分别对华南区域平均的两个时段多年平均逐日降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图3.5a、3.5b)发现,时段11比时段I10-20d振荡周期更显著。时段I夏季降水主要低频振荡周期为10-】5d,8月上中旬该低频周期更加显著;时段11....


图3.6华南地区夏季降水10-20d低频降水占10-90d低频总降水的方差百分率分布图

图3.6华南地区夏季降水10-20d低频降水占10-90d低频总降水的方差百分率分布图

进一步计算了华南地区76个站点在时段I和时段1110-20d低频降水量占10-90d低频总降水量的方差百分率分布图(图3.6),可见,时段n方差百分率大值区(wo%)总体分布比时段I偏西、偏北,范围更广。其中,时段I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中南大部、贵州中南部、福建南部少部地区;时段....


图3.9时段11合成的850hPa10-20d低频水汽通量场(kg.(hPaxnrsyi),a-h分别对应1-8位相10-20d低频水汽通量场,阴影区表示信度通过a=0.05的检验,A、C分别表示反气旋和气旋式水汽环流3.4结论

图3.9时段11合成的850hPa10-20d低频水汽通量场(kg.(hPaxnrsyi),a-h分别对应1-8位相10-20d低频水汽通量场,阴影区表示信度通过a=0.05的检验,A、C分别表示反气旋和气旋式水汽环流3.4结论

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华南地区,此时,贝湖东南的气旋式环流更强,其西侧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交汇于华南地区,造成华南地区发生低频强降水。到第4位相(图3.9d,位相4),副热带和中讳度西北太平洋出现气旋-反气旋式水汽环流对,使得位于南海附近的反气旋式水汽环流迅速减弱,华南地区为较弱....



本文编号:4021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4021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