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5-01-20 16:18
因为计算机功能以及当今气象探索方法技术含量的逐渐提升,人们能够知晓气象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愈来愈多,同时气象信息所呈现的形式也是愈来愈多种多样的。我国气象部门数据库中已经保存了自从存在气象数据记录之后的各种各样得不同气象信息以及气象特征,地面监测信息数据是对气象现象中气温、气压、湿度、雨量以及风速风向等内容进行实时的气象因素连续数据监测,本文主要对气象台地面检测数据可视化图形监控系统展开研究和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气象台地面监测图形信息服务系统的B/S方式构架入手,主要使用开发软件ASP.NET、开源WEBGIS技术和对数据信息图形化表示起到重要作用的Dundas Chart控件、MICAPS数据绘图软件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结合了国内气象站保存的气象历史数据信息、最新实时气象信息,通过WEB方式完成气象数据图形化动态输出目标,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然后本文比较详尽得对本设计系统的系统功能板块、系统设计思路以及表现形式进行具体的设计,在对气象数据信息图形表现手段的构架进行主要技术分析之后,分析探究了国内以及国际上气象图形系统软件的特征以及不足之处,依据Meteoinfo数据库类型...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气象体系的发展
1.2.2 气象数据图形绘制软件
1.2.3 气象数据处理软件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技术理论介绍
2.1 气象自动站概述
2.1.1 气象自动站工作原理
2.1.2 气象自动站的类型
2.1.3 气象自动站管理结构
2.2 系统开发技术的分析
2.2.1PHP开发技术
2.2.2 后台数据库的开发技术
2.2.3 Web客户端开发技术
2.3 万维网技术
2.3.1 超文本传输协议
2.3.2 可扩展标识语言
2.3.3 网站设计和编程的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性综合需求分析
3.1 系统开发整体背景
3.2 综合性系统业务探究
3.2.1 数据获取及采集业务
3.2.2 数据通讯业务
3.2.3 数据分析业务
3.2.4 灾害预警业务
3.3 综合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1 数据解析管理功能
3.3.2 数据分析管理功能
3.3.3 灾害预警管理功能
3.3.4 系统管理功能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象自动站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2.2 系统功能分层设计
4.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3.1 数据解析功能设计
4.3.2 数据分析功能设计
4.3.3 灾害预警功能设计
4.3.4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结构设计
5.1 系统指导思想
5.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5.3 系统设计环境及类库
5.4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构架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结构设计的实现
6.1 数据信息的资料收集及制图介绍
6.1.1 V-3theta 图
6.1.2 三维冰雹云图
6.1.3 物理量诊断图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开发技术
7.1 系统的10种投影坐标定义
7.1.1 兰勃特投影
7.1.2 亚尔勃斯等积圆锥投影
7.1.3 北极方位立体投影
7.1.4 南极方位立体投影
7.1.5 墨卡托投影
7.1.6 摩尔威德投影
7.1.7 正射投影
7.1.8 地球静止轨道投影
7.1.9 斜立体投影
7.1.10 横轴墨卡托投影
7.2 图形显示模型混合开发技术处理
7.2.1 GrADS后台调用
7.2.2 FORTRAN动态链接库Dll文件的设立
7.2.3 VB声明FORTRAN函数调用DLL
7.2.4 VB等待Gr ADS绘图回显
7.2.5 VB窗口实现文件路径传递
7.3 GRIB2格式TLNP图绘制
7.4 EXCEL自定义CSV文本数据插值
7.5 各种气象数据图形绘制
第八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简介
8.1 系统主界面
8.2 MICAPS数据图形的绘制
8.3 NETCDF格式数据图形绘制
8.3.1 NetCDF简介
8.3.2 NetCDF的数据结构
8.3.3 NetCDF数据的主要特点
8.3.4 图形绘制
8.4 GRIB数据图形绘制
8.4.1 编码格式
8.4.2 图形的绘制
8.5 GRADS数据图形绘制
第九章 典型图形的显示
9.1 风云卫星云图
9.2 TLNP图
9.3 三维冰雹云图
9.4 物理量诊断图
9.5 站点插值图
9.6 MICAPS数据流场轨迹图
9.7 V-3THETA图
第十章 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10.1 系统开发环境
10.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10.2.1 数据解析功能实现
10.2.2 数据分析功能实现
10.2.3 灾害预警功能实现
10.2.4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10.3 系统硬件部署结构
10.4 系统测试
10.4.1 系统测试环境
10.4.2 测试内容
10.4.3 测试结果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总结和展望
11.1 总结
11.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29376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气象体系的发展
1.2.2 气象数据图形绘制软件
1.2.3 气象数据处理软件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技术理论介绍
2.1 气象自动站概述
2.1.1 气象自动站工作原理
2.1.2 气象自动站的类型
2.1.3 气象自动站管理结构
2.2 系统开发技术的分析
2.2.1PHP开发技术
2.2.2 后台数据库的开发技术
2.2.3 Web客户端开发技术
2.3 万维网技术
2.3.1 超文本传输协议
2.3.2 可扩展标识语言
2.3.3 网站设计和编程的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性综合需求分析
3.1 系统开发整体背景
3.2 综合性系统业务探究
3.2.1 数据获取及采集业务
3.2.2 数据通讯业务
3.2.3 数据分析业务
3.2.4 灾害预警业务
3.3 综合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1 数据解析管理功能
3.3.2 数据分析管理功能
3.3.3 灾害预警管理功能
3.3.4 系统管理功能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象自动站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2.2 系统功能分层设计
4.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3.1 数据解析功能设计
4.3.2 数据分析功能设计
4.3.3 灾害预警功能设计
4.3.4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结构设计
5.1 系统指导思想
5.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5.3 系统设计环境及类库
5.4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构架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结构设计的实现
6.1 数据信息的资料收集及制图介绍
6.1.1 V-3theta 图
6.1.2 三维冰雹云图
6.1.3 物理量诊断图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开发技术
7.1 系统的10种投影坐标定义
7.1.1 兰勃特投影
7.1.2 亚尔勃斯等积圆锥投影
7.1.3 北极方位立体投影
7.1.4 南极方位立体投影
7.1.5 墨卡托投影
7.1.6 摩尔威德投影
7.1.7 正射投影
7.1.8 地球静止轨道投影
7.1.9 斜立体投影
7.1.10 横轴墨卡托投影
7.2 图形显示模型混合开发技术处理
7.2.1 GrADS后台调用
7.2.2 FORTRAN动态链接库Dll文件的设立
7.2.3 VB声明FORTRAN函数调用DLL
7.2.4 VB等待Gr ADS绘图回显
7.2.5 VB窗口实现文件路径传递
7.3 GRIB2格式TLNP图绘制
7.4 EXCEL自定义CSV文本数据插值
7.5 各种气象数据图形绘制
第八章 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简介
8.1 系统主界面
8.2 MICAPS数据图形的绘制
8.3 NETCDF格式数据图形绘制
8.3.1 NetCDF简介
8.3.2 NetCDF的数据结构
8.3.3 NetCDF数据的主要特点
8.3.4 图形绘制
8.4 GRIB数据图形绘制
8.4.1 编码格式
8.4.2 图形的绘制
8.5 GRADS数据图形绘制
第九章 典型图形的显示
9.1 风云卫星云图
9.2 TLNP图
9.3 三维冰雹云图
9.4 物理量诊断图
9.5 站点插值图
9.6 MICAPS数据流场轨迹图
9.7 V-3THETA图
第十章 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10.1 系统开发环境
10.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10.2.1 数据解析功能实现
10.2.2 数据分析功能实现
10.2.3 灾害预警功能实现
10.2.4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10.3 系统硬件部署结构
10.4 系统测试
10.4.1 系统测试环境
10.4.2 测试内容
10.4.3 测试结果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总结和展望
11.1 总结
11.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29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402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