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木薯渣秆热解动力学特性及其气化过程模拟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0:37
【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木薯渣秆、甘蔗渣等农林废弃物的现状,得知这些农林废弃物或量大,或难处置,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同时,制约着广西木薯淀粉业、糖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利用热解气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利用。 采用10、30和50℃/min的升温速率在热重仪器上对木薯渣秆进行分析,得知它们的热解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40-100℃;第二阶段110-220℃;第三阶段220-360℃,是“最有效热解区间”;第四阶段400-730℃。 木薯渣“最有效热解区间”内随着升温速率β的增大,释放速率峰绝对值|Dmax|、失重峰值对应温度θmax和最有热解效区间起始温度Ts也增大,半峰宽温度区间ΔT1/2和挥发分析出特性参数r分别在β=30℃/min时出现最小值和最大值,表明在30℃/min下更有利于挥发份的析出。 木薯秆“最有效热解区间”内随着β的增大,|Dmax|、θmax、Ts、△T1/2和r也相应增大。 将选取木薯渣秆“最有效热解区间”的温度T和转化率α运用Coats-Redfern方程对41种常见的机理函数进行拟合,分别得知三维扩散圆柱形对称和二维扩散机理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并得出木薯渣秆的热解速率方程分别为: 高的升温速率下更有利于木薯渣秆半焦与CO2的气化,但低的升温速率下木薯渣秆半焦和CO2的反应更集中。恒温800℃时木薯秆半焦比木薯渣半焦更易与CO2反应。 建立了一种生物质水蒸汽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甘蔗渣的气化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有一定相关性,具备较好的拟合效果。 以木薯渣和甘蔗渣为例研究了模型的特性,得知甘蔗渣、木薯渣的水蒸汽气化的最佳S/B值分别为0.3kg/kg和0.2kg/kg。随着温度上升,H2和CO体积分数升高。随着S/B值的增加,气化气总体积和气体产率大幅度增加。温度上升有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气化实际情况相符。 本文设计了一套热解气化系统,安装调试完后,系统可多次启动,进行正常的热解气化。处理能力1000kg/h,产气量1600m3/h,可处理多种物料,应用范围较广;物料粒径范围为:0.1mm-10mm,对进炉物料要求不高。气化气的成分中CO、H2和CH4占大多数(超过70%),不可燃成分含量较低(低于30%)。热解气化气的平均热值为:10.13MJ/Nm3。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稳根;段红;;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2 章芸;陈秋波;邓燔;;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研究和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3 黄英超;李文哲;张波;;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朱恂;李刚;冯云鹏;廖强;;重庆地区7种生物质的成分分析及热重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5 刘琨;木薯淀粉渣的干燥特性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胡湛波;宾东明;莫淑欢;刘世峰;;甘蔗渣在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中的利用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9年09期

7 廖锦赤;谢星武;;浅谈广西制糖企业用蔗渣制浆造纸的发展前景[J];广西蔗糖;2010年03期

8 王新运;陈明强;王君;万新军;;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7期

9 米铁,唐汝江,陈汉平,刘德昌;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5年02期

10 梁小平;潘红;王雨;李欣;金杨;;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的热解动力学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建芬;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鄢丰;生物质快速热解及其半焦水蒸气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管延文;生物质制燃气及其城镇供应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付鹏;生物质热解气化气相产物释放特性和焦结构演化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鸿伟;生物质气化技术及BIGCC系统性能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2 陆豫;甘蔗渣在水蒸汽氛围中热解气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3 钟莉莹;两面针药渣热解气化特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4 岳金方;木薯渣热解气化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马承荣;生物质粉体催化气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刘春生;小型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7 李鹏;户用型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8 张瑜;生物质裂解—半焦气化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9 段玉燕;户用型生物质气化炉的开发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付鹏;典型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7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17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