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太阳跟踪传感器与控制器的研究
【图文】:
(l)国外太阳跟踪系统研究对于跟踪系统的研究,Inha大学机电工程系Yong幻m[9]建立极坐标系单轴太阳跟踪系统用于CPC太阳能收集热性能的评价。如图1一2所示。结果表明跟踪式太阳能CPC热收集器比固定式效率提高14.9%。图1一2极坐标系下单轴跟踪系统智利玛利亚大学(UTFSM)从1962年由Finster建立第一个太阳跟踪器[’01,后来附加了电子控制自动跟踪系统去定位热量计[川,Maldonado[‘21建立了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系统,之后附加了瑞士的INTRA单元,这代表了同时融合了微处理控制和光电控制的优点,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太阳跟踪系统,如图1一3所示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控制精度[”]。
图1一3自动太阳跟踪系统[l41Rubfo, ER.【’5]提出了一种应用新的控制策略即复合跟踪系统的双轴太阳跟踪器,如图1一4所示,包括建立在太阳运动模型上的开环跟踪策略和一个动态反馈控制器使跟踪系统能够高精度的跟踪太阳而无需准确的安装跟踪器和校准。图1一4双轴太阳跟踪器的机械结构在高倍聚光发电系统方面,如图1一5所示,AMONix公司开发的高效率聚光太阳能电池发电(IHCPv)就是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光敏定向系统确保双轴液压自动跟踪系统的聚光精度最大不超过0.50,从而使该系统的光电转换总效率高达18%,高于目前平板型硅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总效率。获取当地时间和地理位置(包括纬度和经度)信息计算太阳位置,并在高度角和方位角输出轴上连接位置编码器,,实现开环控制法则[’“]。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5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正华;孔丹;徐守坤;;基于步进电机的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J];电气传动;2012年03期
2 王小鑫;胡红利;王博;;高精度太阳能跟踪控制器[J];电光与控制;2012年12期
3 沈卓民;姜周曙;黄国辉;;基于ZigBee的太阳能集热器无线跟踪系统[J];机电工程;2012年10期
4 李永新;陈宗耀;吴登鹏;沈建立;;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J];科技视界;2013年01期
5 李保来;李保生;刘志健;;用于移动式太阳辐射计的高精度太阳跟踪方法[J];能源与节能;2011年05期
6 彭长清;彭佑多;谢伟华;尹喜;黄军卫;;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系统研究(下)[J];太阳能;2012年04期
7 杨家荣;;基于STC单片机的太阳能跟踪控制器设计[J];上海电气技术;2012年04期
8 彭长清;彭佑多;胡燕平;尹喜;胡亮;刘年霖;;大功率单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研究及实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李留胜;任德志;;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日跟踪器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华;塔式定日镜跟踪控制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建鹏;太阳光室内照明系统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3 海俊云;基于相机的太阳方位检测与跟踪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雪莲;光伏并网发电中太阳跟踪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虎成;双轴独立自动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常玲;光伏发电自动跟踪步进电机控制及系统降耗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李烨;基于GPS和新型光电传感器的太阳自动跟踪系统[D];苏州大学;2012年
8 姜任;基于FPGA的光电跟踪太阳能的电机驱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王海军;基于阴晴判断的混合双轴太阳跟踪控制系统[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蒋峰;太阳方位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9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3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