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基于坐标测量的风机叶片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及数控加工仿真

发布时间:2020-04-25 00:30
【摘要】:叶片作为矿用通风机的关键零部件,,其设计是保证风机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逆向工程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设计模式。本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通过点云数据测量、点云数据预处理、曲面重构等技术,实现了风机叶片的逆向重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体模型生成及其数控加工仿真,这为风机叶片的高效设计和生产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通过对叶片曲面表面特征的分析,规划测量路径,运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叶片叶身曲面进行了坐标采集,获取了风机叶片曲面表面点云数据,这是对后续工作的保障。 (2)系统的介绍了测量数据的预处理技术,包括测量数据的冗余点去除、数据滤波、数据精简、数据插补等。通过弦高--偏差角度相结合的算法对每截面平面内的点云数据进行精简。 (3)对于风机叶片截面上的点云数据,提出了给定误差下的最小二乘非均匀B样条拟合,再进行二次采样精简点云数据的方法。 (4)深入分析了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重构的方法,在介绍了曲线曲面拟合方法以及非均匀B样条和NURBS曲线曲面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预处理后的截面坐标数据进行二次采样,得到u方向曲线型值点,再用累计弦长法构造非均匀节点矢量。应用该节点矢量构造非均匀B样条基,以此建立控制顶点反算方程组,然后将u向型值点做为v向控制点,反算出曲面的控制点,再根据非均匀有理B样条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风机叶片曲面的三维模型,为实物造型奠定了基础,提出的算法能满足重构的要求。 (5)提取拟合后曲面上的点云数据并导入UG软件中的Imageware模块进行曲面生成,然后在UG中生成实体模型,最后研究了该风机叶片的数控加工方法,得到了可用于机床生产的数控加工代码。
【图文】:

流程图,正向工程,流程图,逆向工程


程是和产品的正向工程相对的,即根据现有的零件或原型,将其转化为CAD模型的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实现几何模型重建,最后再制造出产品的过程。其产品的正向设计与逆向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 1.1 正向工程流程图Fig 1.1 Positive engineering flow chart图 1.2 逆向工程流程图Fig1.2 Reverse engineering flow chart

流程图,逆向工程,流程图,正向工程


程是和产品的正向工程相对的,即根据现有的零件或原型,将其转化为CAD模型的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实现几何模型重建,最后再制造出产品的过程。其产品的正向设计与逆向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 1.1 正向工程流程图Fig 1.1 Positive engineering flow chart图 1.2 逆向工程流程图Fig1.2 Reverse engineering flow char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 ,于达仁 ,赵万生;涡轮叶片造型方法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2年01期

2 卢杰持,杨金奎,穆连春;曲面的自动跟踪测量和密集数据采集[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3 邹刚,王亚平,李永刚;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路径自动生成的研究[J];航空计测技术;2004年03期

4 张丽艳,周来水,周儒荣;逆向工程中曲面重构算法研究与实现[J];航空学报;1999年03期

5 单晨伟;张定华;刘维伟;李山;白;;叶片测量造型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2期

6 王增强;蔺小军;任军学;;CMM测量曲面测头半径补偿与路径规划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3期

7 周保珍;平雪良;龚玉玲;张正华;;基于CAD模型的复杂曲面三坐标自动测量[J];机床与液压;2008年04期

8 周来水,张乐年,周儒荣;NURBS造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工程;1996年04期

9 白t@,张定华,任军学,刘维伟,顾学民;叶片高质量造型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10 王世刚;基于CMM测量路径优化算法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小刚;增压器叶轮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永平;基于逆向工程的矿用轴流通风机弯掠组合叶片优化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明春;基于逆向工程的ATV造型设计方法[D];长安大学;2007年

3 王伟;复杂曲面的逆向重构与数控加工仿真[D];新疆大学;2010年

4 张萌;基于Pro/E的叶轮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9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39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