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质层燃炉内燃烧与NO_x排放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10:48
【摘要】: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质能作为唯一的可再生碳源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生物质燃烧产生的NOx数量已不可忽略,其高效转换和洁净利用已受到广泛关注。生物质成型燃料由农林废弃物经过粉碎、烘干、混合、挤压而形成,具有体积小、运输方便、燃烧稳定高效的特点,正得到广泛运用,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有实际意义。目前,由于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特性以及NOx排放特性的研究不够,在燃料利用过程中普遍沿用燃煤技术以及不重视NOx排放,造成燃料利用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结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自身特性,研究其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非常重要。对广东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燃料特性分析以及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热重实验中成型燃料比较明显的失重都发生在450 K到850 K范围内,且主要发生在热解燃烧阶段(500~650 K)。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最大失重速率点向高温一侧偏移,最大失重速率升高,可燃特性指数、燃烧特性指数和燃尽特性指数都随之升高。热解燃烧阶段反应级数较大,焦炭燃烧阶段较小。热解燃烧阶段活化能低于焦炭燃烧阶段,但随升温速率变化不明显,分别为88.32~103.80 kJ/mol和101.31~123.72 kJ/mol。针对移动炉排层燃炉,结合燃料特性数据,通过有限体积法对床层燃料燃烧建模得到离开床层顶部的气相参数,再导入FLUENT中作为空间燃烧模拟的入口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完成对生物质层燃炉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采取分段布风的方法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降低烟气热损失。Fluent计算表明炉膛空间挥发分可燃质的燃烧形成了温度在1000 K以上的高温区域,通过改变炉拱的长度与高度重新建模进行优化计算,得到适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的层燃炉炉拱结构。使用CHEMKIN软件包模拟生物质热解气和焦炭的燃烧过程,基于反应动力学模型GRI-Mech3.0,通过ROP反应速率分析简化得到了挥发分氮和焦炭氮向NOx转化的反应机理,不同于前人使用的De Soete模型中的焦炭氮生成NOx模型,模型中焦炭N也以HCN和NH3的形式析出,生物质燃料氮转移过程与煤燃料氮转移过程的中间反应大不相同。结合烃和焦炭对NO和N2O的异相还原反应建立了NOx的生成与分解模型,该模型在精确描述燃烧特性的同时,可以节省计算耗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彤,饶文涛,刘敏飞,张毅勐,张鹤声;低NO_x高温空气燃烧技术[J];热能动力工程;2001年03期

2 苍大强,关运泽,毛一心,张先棹,白皓,聂雄芳,宗燕兵;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超低NO_x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3 李楠;朱宇君;袁福龙;;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分解NO_x的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年02期

4 曹欣玉,徐幸,黄镇宇,姚强,陈建荣,岑可法;降低水煤浆雾炬燃烧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0年01期

5 黄桂兵,白敏冬,王宁,依成武,董克兵;内燃机尾气电离放电脱除NO_X研究[J];交通环保;2003年05期

6 赵毅;周建国;梁怀涛;;基于灰色支持向量机组合模型的我国火电NO_x排放量预测[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7 郑巧生;天燃气再燃——一种低成本的NO_x控制技术[J];锅炉技术;1995年09期

8 姚美红;刘建霞;林红旗;;柴油机NO_X排放控制技术[J];农机化研究;2008年11期

9 陈陶锴;;湄洲湾火电厂~#1炉NO_X调整试验和分析[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7年01期

10 岳建华,王凯,萨仁高娃;降低燃气电厂NO_x排放量的方法比较[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建人;郑友取;孙平;岑可法;;大型电站锅炉炉内NO_x生成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赵宏;陈峰;程淑芬;伍耐明;;强声激励助燃风影响燃烧器NO_x生成的实验研究[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娟;毛羽;张建国;刘义中;;扁平焰燃烧器出口流场、温度场及低NO_x生成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筠;郄秀书;;青藏高原闪电与NO_x浓度的地面同步观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刘峰;宫明明;陈鹏;安振刚;;蓄热式台车加热炉NO_X生成特性数值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伟锋;;600MW锅炉NO_X排放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7 朱军远;张仕涛;王学武;陈挺;;燃烧室降低NO_x排放的优化方案[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洁;孙s钍,

本文编号:2644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44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