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基多元醇醚含氧燃料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
【图文】:
gency)2017 年的报道(图 1-1),2015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量是 1973 年的 2 倍,其中约自于化石能源资源,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等[1]。这些资源不仅作为能源使用,还是生产品的原材料[2]。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石油的消过产量,如图 1-2 所示。2017 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接近 4 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 70%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3; 4]。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国际能源7 年的报道(图 1-1),2015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量是 1973 年的 2源资源,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等[1]。这些资源不仅作为能源使料[2]。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图 1-2 所示。2017 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接近 4 吨,原油对外依存和能源安全[3; 4]。图 1-1 1973 年与 2015 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百万吨油当量)[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俊作;马静;王汝栋;郭和军;王煊军;;柴油机清洁含氧燃料及其研究新进展[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年05期
2 J·inskip ,郭齐梅;最新含氧燃料烧制技术——提高能效并净化环境[J];国外建材科技;2002年01期
3 樊永福;高速含氧燃料表面处理技术的前景[J];造船技术;1996年06期
4 刘征;赵德君;杜垣;刘凯;;我国泡沫灭火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试评我国市售泡沫灭火剂灭含氧燃料汽油火的形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5 任露;焦宇飞;董素荣;刘瑞林;马家明;;含氧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新进展[J];内燃机与配件;2018年24期
6 关淳;李新令;郑轶;黄震;;含氧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7年06期
7 李丽梅;李刚;祝志云;郭和军;蒋大勇;;柴油机含氧燃料及其研究新进展[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7年01期
8 邬齐敏;孙平;梅德清;李国成;;弱含氧燃料组分在柴油机上的燃烧过程与排放特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马静;王煊军;郭和军;苏俊作;王汝栋;;柴油机新型含氧燃料研究现状及进展[J];能源工程;2010年03期
10 邬齐敏;孙平;梅德清;李国成;;酯类含氧燃料组分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申宝武;;含氧燃料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青龙;张鹏;陈贝凌;刘海峰;尧命发;;不同含氧燃料对柴油机喷雾与燃烧火焰发光影响的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燃烧学专辑[C];2014年
3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全国煤化工信息站李好管提供;煤基含氧燃料成为主攻方向[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宇;发展煤基含氧燃料 保证能源供应安全[N];山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李伟峰;积极寻找替代能源[N];中国矿业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泽明;“发展新能源是我毕生的追求”[N];廊坊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石亮;生物质基多元醇醚含氧燃料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谭泽飞;EGR对含氧燃料高压共轨柴油机工作过程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3 张鹏;生物质含氧燃料对碳烟生成影响的光学诊断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铭迪;含氧燃料颗粒状态特征及前驱体形成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5 方强;基于喷射策略和燃料设计的压燃式发动机高效低排放燃烧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浒;柴油机碳烟生成机理多维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李立琳;乙醇/生物柴油燃烧过程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江苏大学;2013年
8 朱浩月;基于燃料设计的含氧燃料柴油机预混合低温燃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小栋;含氧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秦烨宁;含氧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刘晋科;含氧燃料与缸内氧浓度分布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4 刘洋;含氧燃料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郝晓东;介质阻挡放电重整碳氢化合物制备清洁能源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6 董亚琴;含氧燃料对柴油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冷松蓬;含氧燃料与气路氧气耦合作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华大学;2017年
8 龙有强;含氧燃料正丁醇对柴油机燃烧路径影响的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9 刘伟;不同海拔下EGR对含氧燃料柴油机工作特性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福根;生物质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53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