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秸秆超分子表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07:50
【摘要】: 秸秆以其分布范围广、年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逐渐成为生物质研究领域的重点。秸秆热解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其机理的研究是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任务,而对秸秆超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是前提条件。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统计热力学方法,通过秸秆组成成分结构模型及超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小及其作用机理,结合模型从微观领域解释宏观物性,对秸秆超分子中的复合体热解情况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今后秸秆热解机理在微观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图文】:

原纤,结构图,纤维素,基元


纤维素分子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聚集形成横截面约为3nmx3nm、长度约为 30pm的基元原纤,其中分布着结晶的纤维素晶体和无定形的纤维素高分子,如图3一2所示[,‘,,6,,8,39]。微原纤由基元原纤所构成,,横截面约为12nmx12nm,长度不固定,其周围分布着无定形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如图3一3所示脚.36,38.39}。大原纤由多个微原纤构成

构象,葡萄糖


日一n一毗喃式葡萄糖有三种构象,分别是To、eo、oT[‘6]。应用D降B3“P理论方法,在6一31+G(D,P)水平上对这三种构象进行优化计算,优化后的三种构象如图4一1所示,他们的能量分别列于表4一1。由表4一1可知,TG的分子体系总能量、内能、焙在这三种构象中都是最低的。一般,植物为了保持结构稳定性,其分子结构都是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所以秸秆纤维素中的葡萄糖应是TG构象。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也已证明在秸秆纤维素中,p一D一毗喃式葡萄糖是TG构象116,35]。铆砂GG图4一lp一D一口比喃式葡萄糖三种构象表4一lp一D一毗喃式葡萄糖三种构象的体系能量(kJ/mol)构象 TGGGGT分子体系总能量内能’焙’一18037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琪;马兴元;马君;;生物质能源干式厌氧发酵预处理的研究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2011年04期

2 张琴;李艳宾;何智慧;;汽爆棉秆水提物分析及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3 陈明强;齐雪宜;王君;陈明功;闵凡飞;刘少敏;井波;;棉秆催化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建模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张强;Anders Thygesen;Anne Belinda Thomsen;;湿氧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与酒精发酵[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5 王欲晓;周琳琳;孙怡婷;王靖;;一种定量分析玉米芯主要化学成分的新方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素平;李琰;许庆利;任铮伟;颜涌捷;;玉米秸秆的渗滤式稀酸预处理[J];太阳能学报;2011年02期

7 周彩荣;任军亮;徐敏强;石晓华;;废弃糠醛渣的热分析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8 高凤芹;刘斌;孙启忠;;以草类纤维素为原料制乙醇的预处理及发酵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康永;;聚氯乙烯/木粉发泡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建材;2011年04期

10 李家坤;;甘蔗渣在N_2及CO_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新;胡惠仁;;制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分离及其综合利用[A];中国科协第13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胡国华;马正智;吴彬;;米糠多糖的保健功能[A];第三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专集[C];2008年

3 王周芳;陈明;王冰冰;夏黎明;;基因重组酵母发酵木糖产酒精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4 赵运军;宋东亮;沈君辉;李来庚;;甘露聚糖β-1,4-内切酶在杨树维管束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朱永义;;米糠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王怀蓬;吕文亭;范艳平;林琳;张瑞姿;张秀明;孙镇平;;平菇菌丝对半纤维素琼脂培养基的选择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周功克;;半纤维素生物合成机制及其遗传工程[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吴桂珍;王淑兰;李淑珍;;从玉米粒、穗外皮中提取保健营养素——食物纤维素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营养资源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9年

9 陈贤情;商晋;宋慧芳;郭康权;;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几种测定方法对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岱巍;黄娜;陈标华;;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热解协同作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秸秆氨化的原理[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上海师范大学工程食品研究所功能与复合食品添加剂研究室 胡国华 马正智 吴彬;米糠多糖:多种功能提升开发价值[N];中国食品报;2008年

3 蒋家

本文编号:2669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69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