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解气相产物析出特性及本征动力学研究
【图文】:
东北电力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质利用源前景广阔,因为它们生长迅速、易燃、清洁。但是由于玉米密度低而导致在运输过程中的流动问题影响了其工业应用的潜气、固体和液体油或其他化学物质可以促进生物质的利用[12]。方式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用于产生热量和电力,为清洁环在替代不可再生化石燃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产物需求的下的转化:直接压缩、化学转化、生物转化等[13],如图 1-1 所物理转化压缩成型成型燃料
2.2 实验原料的选取及处理本实验所用的原料为玉米秸秆,取自于吉林市近郊。而玉米秸秆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购买于上海阿拉丁。由于半纤维素不稳定,故选取半纤维素中含量丰富的木聚糖作为半纤维素模化物。在热解实验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研磨筛分等预处理。具体做法是:(1)首先将风干后的玉米秸秆除秸秆以外的其他组织去除(穗、叶及根部),铡成长度约 2-3cm 的小段,然后使用 SDPP3*100 制样粉碎机进行粉碎。经粉碎后的颗粒反应接触面积增大,,使热解更充分。(2)然后采用 KH-35AS 电热恒温干燥箱对样品粉末干燥 24 小时,温度设置为105℃。(3)最后选取 200 目筛子对干燥后的样品进行筛分,以减少因粒径不同而造成的传热和传质问题。将处理好的样品存放置于恒温箱中,以备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玲;吴占松;;催化裂化条件对处理生物质热解焦油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2期
2 叶丹;杨佳耀;马铭欣;李楚人;单晶晶;高晨维;李嘉豪;;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J];能源与节能;2017年12期
3 吕翠盈;张玉鹏;;生物质热解油的精制[J];山东化工;2016年23期
4 孙书晶;曾旭;;生物质热解炭化及其资源利用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04期
5 熊建;何涛;张涵;杨涛;杜丽娟;;生物质热解“炭、气、油”联产联供产品应用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隋春平;王雷;黄洪风;;基于红外加热的生物质热解技术及关键参数[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7 黎巍;解新安;李雁;李璐;王娅莉;魏星;;生物质热解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现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6年05期
8 武文琴;;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6年20期
9 桑小义;李会峰;李明丰;李大东;;生物质热解油的特性及精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5年01期
10 高攀;孙志向;孔岩;周建强;董长青;杨勇平;;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氮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小试装置研制及初步实验[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永军;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志合;;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中风机工作点的变化[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赵洪叶;孙俊环;魏晓明;徐冬利;;生物质热解气化工艺的能量平衡计算[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雪松;杨昌炎;姚建中;林伟刚;;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含氮污染物前驱体的转化规律[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闫智培;李十中;;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乔国朝;王述洋;;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当代林木机械博览(2005)[C];2006年
7 李在峰;雷廷宙;丁鸣;崔峻贞;胡建军;;生物质热解制炭制气系统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肖瑞瑞;李鹏;陈雪莉;于广锁;于遵宏;;生物质热解半焦对焦油吸附效果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晓霞;郑默;张婷婷;刘晓龙;聂峰光;郭力;;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生物质热解和燃烧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整编 本报记者 董映璧;生物质热解获取环保燃料经济可行[N];科技日报;2019年
2 魏平贵 陈灏;生物质热解脱焦脱碳技术化废为宝[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孙剑平 王清文 隋淑娟 刘军 王海刚 袁雅姝;分子筛在生物质热解油催化精制中的新应用[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记者 周长庆;支持鄂州“两型”项目发展[N];鄂州日报;2013年
5 李琮;万吨级秸秆制油装置可望达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通讯员 薛晨;全国人大环资委来皖调研[N];安徽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谢霞宇 本报记者 张哲浩;生产数据的“制氢工厂”[N];科技日报;2005年
8 刘慎元;壳牌基金会“绿”在中国[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9 熊仁武;韦光金研制成功生物质热节能炉[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陈红霞 张磊;在合肥进入产业化转化阶段[N];安徽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善为;生物质热解气建模与分级冷凝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司展;生物质热解气与甲醇催化共裂解制备芳烃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陈海翔;生物质热解的物理化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孙立;生物质热解制氢机理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赵军;悬浮流化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设计理论及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党丹;以酚油醚化为核心的生物质热解液提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7 徐俊明;生物质热解油分类精制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张宏雷;生物质热解还原制备一氧化锰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何文静;煤和生物质热解及煤溶剂抽提过程中自由基反应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隋海清;生物质热解气分级冷凝机制及其产物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衣雪;生物质热解气相产物析出特性及本征动力学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刘芳芳;生物质热解液和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对白菜菌核菌抑制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3 沈贤城;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碳纳米管及其在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黄洪风;基于红外加热的生物质热解技术及关键参数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孙俊;碱金属对生物质热解气化催化作用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6 赵甜甜;新型复合分子筛催化下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刘元;钾离子催化生物质热解及制备半焦催化裂解焦油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8 戴鹏飞;生物质热解油酯化提质及其在发动机上的燃烧与排放特性[D];江苏大学;2018年
9 黄燕红;生物质热解油模型化合物原位加氢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别尔德汗·瓦提汗;天然矿石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2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72477.html